设施的投入上不算徭役投入,仅仅是金钱投入就超过了五千贯。
如果真的如同司农寺的农学博士说的那样,最迟到明年秋收,田地里增涨的粮食产量,绝对能抹平这两笔投入。
司农寺博士从试验田里得到的数据,以及合理的种植方式方法,这一次都被云初运用到了秋粮种植中。
不是云初不相信关中老农,而是因为他们总是遵循远古的种植方式,直到今日依旧不愿意改变。
他们遵循的种植作物的方式还是当年被商鞅用棒子跟刀子逼着适应的那一套。
所以,云初这一次也准备了棒子,好在,大唐的百姓们没有西秦时期那么倔强,选择相信他们的县尊,在里长,坊长的呵斥下,笨手笨脚的把农学博士总结出来的那一套用在了自家农田的耕作上。
司农寺的博士们现在很喜欢把一些种田的新东西拿给云初看,他们知道,这个年轻的县令喜欢新东西,并且会因为新东西能发挥出来的作用,给予相应的奖励。
然后,云初就看到了曲辕犁!
“县尊,这是江东犁,别看这东西曲里拐弯的不好看,可是它节省畜力啊。
您看,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这样做的直接好处便是将曲辕架在了牛的前胛上,方便牲畜发力。
还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一人一牛便可耕地,给县尊节省不少人力,畜力。”
云初虽然出身是农民,说实话,从小他就没有种过地,虽然曲辕犁在史书上的地位非常的重要,他没想到这东西在大唐就已经出现了。
而且还出现的这么直接。
“怎么不早点拿出来?”云初看着眼前的曲辕犁有气无力的问这位农学博士。
“先前,县尊不是已经用了咱们万年县的新犁头了吗?那东西也不错,县尊还上报了司农寺,卑职等人以为县尊看不上这种江东犁头。”
云初哑口无言,万年县以前用的犁头,便是云初已经找人改进过的犁头,虽然也不错,可是,他凭空弄出来的犁头,说实话,在各种组建的优化上并不如眼前的这架曲辕犁。
江东犁在江东已经被使用了上百年之久,可以说这个东西已经被农夫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优化到了极致,仅仅是看样子,就能分辨出优劣来。
一架好的犁,首先要求重量轻便,使用方便,节省人力畜力,这些优点,一个不落的在曲辕犁身上表现出来了,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云初使用的犁头,用了太多的铁。
不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