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这四个。
其实官兵们反应这么夸张,一是因为他们现在自身难保,自然风声鹤唳。二是因为朱樉的外观实在太有攻击性了,激起了这些老兵面对危险时的本能反应。
……
舱内。
无能狂怒总是不能持久。三位武将瞬间的爆发后,见明王夷然无惧,便成了泄气的皮球——瘪了。
也不必卖关子了,中间这个为首的武官,乃京畿都漕运司漕运使,南安侯俞通源。
左右两个武官,分别是淮安卫指挥使廖定国,大河卫指挥使俞通江。
光看姓氏就知道,他们都是出身巢湖水军的。
如历朝历代那样,大明军队中普遍派系林立。除了徐达汤和寥寥几人之外,其余将领基本都是义子干儿一大片,恨不得跟部下都沾亲带故。
而大明水师又是其中最严重的,一是兵种特色,需要舰队和军官相对稳定,没法像陆军一样可以定期调动轮换。
二是巢湖水军在大明军队的序列中,一直是很特殊的存在,保持着很高的独立性。
这就是历史遗留问题了。
在龙凤元年之前,廖永安兄弟和俞廷玉父子组建的巢湖水师,实际上跟朱元璋的和州军一样,都是一支独立反抗元朝的义师。
但在龙凤元年,元朝二十万大军围困巢湖。巢湖水师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依然拒绝接受招抚。
此时,廖永安等人听说朱元璋正在江北,而且麾下是一支战无不胜、秋毫无犯的王者之师。便派俞通海突围过江,表达投奔之意。
这时的朱元璋的义军势如破竹,他审时度势,决定渡江谋取集庆路,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一举奠定王霸之基。
但想要攻打集庆,就必经过渡长江,朱元璋正苦于没有水师舰队,在江北望而兴叹。听说巢湖水师要来归顺,乐得他一蹦三尺高,连喊数声‘天助我也’!
因为巢湖水师拥有上千艘战船、近两万部众,数万石粮食、以及最宝贵的——众多身经百战的水军骁将,这些全都是朱元璋急缺的,他能不乐开了花?
于是朱元璋亲率徐达等几员大将来到巢湖,跟廖永安等人会盟,决定两军联合,合作组成一支联军!
补齐最后一块短板的朱元璋如虎添翼,一举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自此彻底成为有资格逐鹿天下的一方诸侯!
所以从一开始,双方其实是联盟来的。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人家是带资入股的小股东,而不是像徐达这样的高级打工人。
再加上巢湖水师确实拼命,廖永安、俞廷玉、俞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