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和太子真的对小臣这般看重?”金涛激动的热泪盈眶,却仍有些难以置信。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我岂敢编排皇上和太子?那可是欺君之罪!”老六说着,从袖中掏出一份官告,递给金涛道:
“这是启程时,太子殿下亲手交给我的。他说,自己一直留着你的官告,就是指望着有一天,你能再回大明,好再留你做官。”
老六说着叹口气道:“但一转眼这么多年过去了,想必你也在高丽飞黄腾达,出将入相了,不可能再回大明。所以让我把这个转交给你,留个念想。”
金涛双膝跪地,双手接过,一看,正是自己的官告。
所谓官告,也就是委任状。
在官告的空白处,太子还题了一首诗赠予他。
‘琅寰驻锦鞯,幸识海东贤。万里乘槎使,三生扣石缘。’
看着那首太子亲笔题诗,金涛铭感五内,痛哭失声,朝着南方使劲磕头。
“小臣愧对太子殿下啊,殿下错爱了,小臣不是海东贤、小臣意志不坚,功名满脑,小臣不配啊……”
看着哭成狗的‘海东贤’,哥几个神情都有些古怪。尤其是老五……
大哥给老六这份官告时,他可是在场的,上头哪有什么赠诗啊?
要不是为了弟弟们,太子哪还记得这根高丽棒子是哪位?
这首诗,根本就是今儿一早,老六让老五写上去的。然后还又吹又烤,做旧了一番。
没想到居然能把金涛感动成这样。
也许,这就是骗人的最高境界吧。九成九是真的,只有最关键的一下是假的,自然不会引起怀疑。
“现在,可以给我们讲一讲,高丽发生的故事了?”待那金涛平复下来,朱桢也恢复了人畜无害的笑脸。
“我全都说,不会有半句隐瞒,不然小臣怎么对得起太子厚爱?”金涛重重点头道。
第二八五章癞蛤蟆娶青蛙
“这事儿还得从说头起。”金涛长叹一声道:
“上回说到鲁国公主薨逝,我们王上便日渐消沉,不再像当年那样锐意图治。但也不单是鲁国公主的缘故,还因为在连年战争中,产生了两百八十余名功臣。为了感谢他们保卫国家,王上不得不将国家大半的田地和人口,都赏赐给了他们。
“这导致了功臣势力尤其是武人集团的膨胀,都堂的权力已经可以与王权抗衡。这让王上对出身世家大族的大臣十分警惕,认为他们盘根错节,互相包庇;而‘草野新进’的儒生则乳臭未干,且攀附权贵,也不可用。”
哥几个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