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岁中秀才、二十八岁中举人,三十六岁与刘伯温中同榜进士,两人相交莫逆……所以后来罗贯中才会求刘伯温帮忙出书。
登科后,施耐庵在钱塘为官三年,因为不满官场黑暗,也不愿逢迎权贵,所以弃官回乡,闭门写小说去了。
但张士诚起事后,慕名礼聘他为军师。施耐庵跟张士诚的幕僚大多是旧交,禁不起他们劝说,加上他也想做一番事业,便带着学生罗贯中,加入了张士诚军中。
虽然发现张士诚是扶不起的阿斗后,师徒俩就离开了东吴军,但进入大明后,这段抹不去的黑历史,还是深深困扰着师徒俩。
结果施耐庵至死,也没见到自己的作品付梓。罗贯中更是一直游走在黑白两道之间,没法正大光明的立足于天地之中。
现在楚王殿下要出版《水浒全传》,还要把他们师徒的名字印上去。无疑是在向全天下宣告,前朝的旧账,要掀篇儿了!
他师父可以含笑九泉了,他也可以不用再东躲西藏,居无定所了……
那么傲气的罗贯中,终究还是在巨大的感动下红了眼眶,朝朱桢深深一揖。
“多谢殿下。”
“不必客气,这是我的荣幸。”朱桢诚心实意道。
“殿下还真是,”罗贯中本是抱着受辱的觉悟进来的,没想到老六却给了自己这样的礼遇。不禁失笑道:“出人意料啊。”
“哈哈哈,先生写书不也讲究个‘奇峰迭起’么。”朱桢笑道:“对了,先生看看这几张纸,是什么意思?”
他这才将那几份密信,推到罗贯中面前。
罗贯中便拿起来,贴在眼前看一遍道:“这是明教、白莲教和弥勒教的密信。”
说完提起笔来,脸贴在纸上,刷刷刷挥毫而就。
他翻译完一篇,朱桢便看一篇,看完之后递给刘伯温,问道:
“师父,怎么看?”
“我坐着看。”刘伯温白他一眼道:“你先动动脑子行不?”
第三三三章有没有信心?
诚意伯府,书房中。
“师父考校我。”朱桢摸摸鼻子道:“这几封信内容大差不差,都是向汴梁方面通报,我父皇已经召回我皇兄们了,而且还给出了准确的时间。”
“再结合之前,他们能提前数月就得知我哥哥们在北平军中,可见……”朱桢吐出口浊气道:“想要我皇兄死的,可不只是明教白莲教之流,还有朝中和军方的高层啊。”
“嗯。这很正常。”刘伯温微微颔首道:“再想想这个月来,甚嚣尘上的叶伯巨案,是不是看得更清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