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还真打算编一本数学教材出来?”老刘无语道。
“不止是一本初级数学教材,还有中级和高级的。”朱桢雄心勃勃道:“凭咱师徒的数学功底,应该能应付过来。”
“其实数学是我最不担心的。”说着他挠挠头道:“兵科教材也还好说,后头的工科、户科最愁人了,好像谁也帮不了我,只能本王自己上。”
“你这么大的野心,真要为国子学全部重订教材?”刘伯温简直无语。“真要是做到了,夫子庙里就别供孔圣了,供你朱圣人吧。”
“哈哈,那也未尝不可。”老六直接狂的没边了,踌躇满志道:“不然我干嘛要接手国子学?我要将其改名国子大学,为改变大明而育才!”
“大明才立国几年啊……”刘祥忍不住小声吐槽。
“写你的字吧。”老六白他一眼。“啥都不懂还在这瞎比比。”
“我去拉屎……”刘祥郁闷的搁笔起身,心中妈妈批道,就你懂,你不是楚王你是懂王。
“这么说,你准备搞分科取士喽?”刘伯温却对他的想法一清二楚。
“嗯,我准备将国子学改革与科举改革套起来。”朱桢点点头道:“让他们不念国子学,就没法考科举。”
“这样倒不用担心国子学被边缘化了。”刘伯温道。
“我可没有那么狭隘。”朱桢笑道。
“知道,改变大明……的未来嘛。”刘伯温揶揄一笑道:“楚王殿下真把这事儿办成了,将来的读书人想不拜楚殿都不行了。”
“怎么,师父觉得我想屁吃呢?”朱桢粗眉一挑。
“差不多吧。”刘伯温淡淡道:“你这么搞,早晚要被群起而攻之的。”
“那么夸张?”朱桢咋舌道。
“你搞分科取士,分的是谁的锅?还不是四书五经的锅吗?这是要砸了那些大儒的饭碗啊。”刘伯温笑道:
“知道他们为啥反对宋讷么?”
“因为他们急着重开科举。”老六道。
“说对了。”刘伯温颔首道:“就好比那个被你们爷们剥皮的陈潜夫,他就是专讲《公羊传》的名家。所谓‘辛苦遭逢起一经’,靠这一经就能让人金榜题名,他也靠这一经开学授课大半辈子,混得名利双收。
“结果朝廷停了科举,由学校选拔人才,他能不急眼么?”刘伯温笑道:“换了你,你也急。”
“那是。”朱桢点点头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对他们来说,你这分科取士,还不如学校呢。”刘伯温淡淡道:“至少学校里教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