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顾眼前吧。
太子便沉声问道:“那胡相有什么办法?”
“上策当然还是皇上能开恩了……”胡惟庸轻声道。
“都说了,父皇气还没消,这时候去求情,只会适得其反。”太子叹气摇头。
“那就只有先给他们一人发条棉被了。”胡惟庸苦笑道:“当然能有口热汤就更好了。”
“嗯,这个可以有。”太子点点头道:“劳烦胡相去准备吧。”
“遵命!”胡惟庸赶忙应声,还不忘补充道:“下官一定会跟他们说,这是太子爷的恩典。”
“不,说是皇上的。”太子却摇头道:“此事本宫会先禀明父皇的。”
“是是,是老臣糊涂了。”胡惟庸心下暗叹,太子明明地位牢不可破,却还是这么谨慎。让人想挑拨离间都找不到机会。
第七六五章宋濂进京
另一边,上次老四老六迎接老五那座接官亭中,挤满了南京城的宿儒名士,这些人伸长了脖子,望眼欲穿的看着南边的官道。
过午时,车来人往的官道上,终于出现了他们企盼的那辆黑色的马车。
“来了,来了!”看清楚来车,众大儒急忙涌出接官亭,到官道上迎接。
“吁……”
待到马车在他们面前停下,一众士林前辈便齐刷刷抱拳行礼道:“恭迎宋太史。”
车门敞开,一个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高瘦老者,便出现在众人眼前。正是文坛盟主、士林领袖、太子业师宋濂宋潜溪。
“诸位怎么都来了?”宋濂一看,好多七老八十的老家伙都出动了。这显然不是为了表示尊重,而是又发生了什么大大事件。
“唉,宋太史有所不知,出大事了。”他的同乡戴良叹息道:“皇上又把孟子,逐出孔庙,不许配祀了。”
要不怎么说,文人可怕呢?戴良不说前因,直接说结果。登时就突出了朱老板昏君加暴君的形象。
“为了维护亚圣,今天一个叫陈汶辉的御史被当场杖死,大理寺卿李仕鲁愤而掷笏,想要辞官,却激怒了皇上,被掼死在台阶上。”
“什么?”宋濂惊呆了。他上次得到消息时,局面还没这么严峻呢。怎么转眼之间,就到了这般田地?
便听戴良等人眼含热泪的接着道:“但其余官员没有被吓到,他们一起跪在奉天门外,发誓一日不收回皇命,他们就要一直跪下去!”
“吴状元还带着京城的儒生,在午门外跪哭,来声援宫里的官员。”另一个大儒苏伯衡接着道:“我们已经让人把消息传递出去,相信不日,整个京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