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林仲谟也苦笑着点头。
“拿进来。”朱桢沉声道,他虽然不怕什么八百里加急,但也不想再出什么幺蛾子。
邓铎便将京城送来的牌匣拿进书房,打开密封后,取出里头的信件。
“是大哥的信。”朱桢赶紧接过来,撕开封口一看,才知道怎么回事。苦笑着递给两人传阅道:“我家老头子,把本王当成救火队员了。”
林仲谟和道同看完后,虽然都不想殿下这时候离开,但圣命难违,说什么都白搭了,只能表达一下不舍之情罢了。
“本王也不想这时候走,这边刚把戏台搭好了,正准备上台唱戏呢。”朱桢叹气道:“但胳膊拗不过大腿,儿子拧不过老子,该去还得去。”
“是,殿下不容易啊。”两人赶忙点点头。
“不过好在硬骨头都已经帮你们啃完了。”朱桢又展颜笑道:“回头我再跟何真还有蓝玉他们打好招呼,你们只要按部就班的去做,就不会有问题。”
第九一零章安排
钦差行辕。
仲秋的广州依然暑热难消,八面来风阁的住客却要离开了。
“一定要按照本王的计划来,一定要张弛有度。既不要松下来,让土豪以为风头过了,也不能太过严苛,真逼反了他们。”朱桢叮嘱两人道:
“何真之前提的,让广东子弟到南京上学那茬,本王已经同意了。本打算让他们明年开春去报道,但看这个形势,本王决定提前给他们开个秋季班,先把人都弄到南京去放心。”
“是。”两人深以为然,殿下这一走,势必不能再关着那些土豪了。
“不让他们有个忌惮,怕是不会太配合新政的。”
“本王也会让何真管着他们的,实在搞不定,等云南那边事了,本王还会回来的。”朱桢给两人吃个定心丸,又给他们减压道:
“以在江西的经验看,大户最抵触的还是清丈田亩。清丈田亩的难度也最大,需要相当数量的专业人员。你们现在也没这个条件,不行就先放一放。”
“是,多谢殿下体谅。”两人感激不尽,他们都是经验丰富的民政官,焉能不知在全省范围清丈田亩的难度。
“本王也是考虑广东的实际情况,这边山多地少,最要紧的还不是清丈,而是编制户籍黄册。”朱桢点点头,沉声道。
“单是登记户籍的话,难度要低很多,而且前番广东也造过户帖,也算有经验。”林仲谟和道同松了口气。
“这只是第一步,本王编制黄册的目地也不是明确徭役,而是推行里甲制。”朱桢接着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