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科举舞弊案,又证明了这一点,他们最会堂而皇之的排挤异己,任人唯亲!你信不信,要是任由他们占据朝堂,不用几十年,大明就会吏治腐败、武备松弛,亡国之相尽显?!”
“……”这话朱老板可以说,宋讷哪敢接茬,只能默默的听着。
“你被他们排挤,被他们敌视,正说明你跟他们不是一路人!咱不保护你这样的人,以后朝中就只剩下他们那样的人了!”朱元璋接着道:“再说,你也不是一般的官员,可是咱和老六都认可的国子大学掌门人。把你保护好了,才能培养出千千万万新式的读书人,咱才能用新鲜的血液把那些脏血毒血替换掉。”
“老臣能得皇上和王爷的知遇之恩真是三生有幸。”宋讷哽咽道:“幸好还算不辱使命,不像上回致仕时那样充满遗憾了。”
“你何止不辱使命,绝对干的漂亮!”朱元璋高兴的拍着他的肩膀道:“咱常说宋讷就是咱最理想的官员模子,要是天下的官员都像你一样敬业……不,只要有你一半,大明何愁不治?”
所以说人最喜欢的永远是自己。
宋讷就像朱元璋的一面小镜子,两人性格中实干严厉的方面简直如出一辙。朱元璋自不消提,宋讷从执掌国子大学后,便终日端坐太学,埋头苦干,夜里就睡在值房中,一年到头回不了两次家。
跟那些懒散惯了的旧官僚,完全不一个画风。
第一一五九章新祭酒
虽然宋讷过于严苛,在这一点上饱受诟病,甚至逼出过人命来。但做出的成绩更加耀眼。
哪怕在原本那个没有老六的大明,洪武十八年恢复科举之后,一直到宋讷去世,每届科举放榜,国子学生都占三分之二的名额。
后来有人认为这是考官偏袒国子学,于是朝廷又策试一次,结果和原来的一样。众人这才无话可说。
但问题是,这是宋讷个人的成绩,而不是国子学的功劳。
朱元璋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一直抓着宋讷不肯放手,一直用到他八十岁,最后死于任上。
后来宋讷一死,国子学就开始走下坡路,哪怕朱老板把国子学改成国子监,大力改善了教学条件。祭酒更像走马灯似的不停的换,都无法挽回其颓势。
结果几十年不到,这座大明的最高学府,就沦为了高官子弟混日子、走捷径的垃圾堆,考中进士的人数直线下降,再也找不回昔日的辉煌了。
现在的国子大学自然不是原先的国子可以碰瓷的,但朱元璋很清楚,国子大学能有今日的成功,宋讷绝对居功甚伟。
所以朱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