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还得从你大婚后讲起。”
“这么远的吗?”朱桢一阵大头,心说麻痹怎么又有我的事儿?
“嗯。”朱桢点点头,便听朱棣讲述道:“不远,也就才两年半而已。”朱棣笑笑道:“你给岳父出的那个主意,可谓收效奇佳。”
正是靠着这种暴利的垄断贸易,以王公贵族、武士奴仆为主的北元王廷,才能在漠北苦寒之地维持住起码的体面,过着远比普通蒙古人优渥的生活。
“你可别小瞧北元王廷,那是黄金家族的嫡系传承,曾经入主中原的元朝皇室,蒙古各部的共主。”朱棣正色道:
而且这一招还正中北元王廷的要害。
“你这法子看似平平无奇,却是无解的阳谋。”朱棣赞不绝口道:“北元王廷置之不理吧,他们自己的财路就断了,早晚树倒猢狲散。所以他们只能不遗余力的阻挠互市,打压甚至迫害那些获准进入榷场的部落。”
朱桢的开边互市,可谓挖断了北元王廷的命根子。当蒙古各部可以用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价格买到质量更好的大明货时,谁还会去受王廷的剥削?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根基动摇,上层建筑也就变成危房了。
“就算再穷再弱,也有的是办法拿捏各部首领。比如禁止其参加王廷组织的祭祀,剥夺他们世代相传的头衔和封地,宣布他们是蒙古的叛徒,鼓励各部群起攻之。”
而且就算大军做足准备,深入草原,但过于漫长的
征途中,所有遇到的蒙古牧民,都很可能是北元王廷的耳目。所以北元王廷总能对明军的行踪了若指掌。
去往通州的官道上,哥俩骑在马上,边走边聊。
当蒙古人不敢南下劫掠,只在漠北游牧,而且还小心隐藏行踪,四时变换驻地时,就连徐达也拿他们没办法了。
“嗯,那确实挺狠的。”朱桢点点头,深以为然道:“一旦名不正言不顺,就算兵力再强,也难保会祸起萧墙。”
“哦,这样啊。”朱桢稍微松了口气,那自己应该没多大责任。
天空依然飘着零星的雪花,一轮日头也挂在西天上,有气无力的放着惨白的光。
朱桢为了让老丈人高兴,便向他献了个锦囊妙计,说是可以帮他找到梦寐以求的北元王廷,结束这场漫长的征虏战争。
当初元顺帝北逃的时候,还从大都带走了上万名工匠。这些人在要啥啥没有的大漠里造出来的东西,自然没法跟在中原时相提并论,但供给王廷日用还勉强凑活。甚至还能挤出一些锅碗瓢盆之类的日用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