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代称此案。
“什么都瞒不过王爷,确实如此。”两人苦笑着点头,胡让又强调道:“但是此番接待完全出于对王爷的感激和对朝廷的一片赤诚,并非是有求于王爷才这么做的。”
“是,我当然知道。”朱桢重重点头道:“你们有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忌讳。”
“好。”胡让便叹了口气道:“这案子现在是越闹越大了,六部还有都察院都搅进去了不说,下一步就该查地方了。”
“那当然。”朱桢点点头道:“我朝的户部只是个管账先生,收支基本不经手,要查库粮失窃,地方肯定才是大头。”
“是啊。听闻皇上已经下旨派员分赴各省了。”吴印深以为然道:“只是因为十三道御史都抓起来了,还需要另凑人手,所以暂时没成行。”
“不过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用不了几天,钦差队伍就会下来了。”胡让叹气道。
“你们问题大吗?”朱桢便直接了当的问道。
两人对视一眼,胡让苦笑道:“看怎么界定了,要是以案值论,肯定不算大的。皇上体恤我们山东百废待兴,一直在蠲免我们的钱粮。这几年省里才刚刚开始向朝廷交税,每年也不过几十万石,所以下面人想贪也贪不了那么多。”
“但是呢,”吴印又道:“从性质上确实没什么区别的。跟王爷我们不敢有半句隐瞒……下面那些人,巧立名目跟老百姓多收税,夸大库存损耗,乃至倒买倒卖,也都是有的。”
第一二四三章开端
朱桢听两人说完,点点头道:“就是说,你们觉得事情不查也没多大,但一查的话就会要老命?”
“也不能那么说。”吴印忙道:“我们两个也觉着应该严惩,但就事论事处罚即可,没必要硬上纲上线,更不合适大加株连。”
“是啊王爷,以大明这些年的形势,朝廷地方哪有什么朋党?有几个人敢勾结串通?确实不排除有不怕死的蠢货,但绝大部分人都捧着卵子过河还来不及呢。”胡让轻声道:“所以现在那个吴庸疯狗一样在挖郭桓的同党,非要往“内外串通一气,合伙蒙蔽皇上,掏空大明”上头攀扯,就大有唯恐天下不乱之嫌了。”
“既然都这么小心了,怎么会人人腚底下一泡屎呢?”朱桢冷声问道。
“实在是一言难尽啊……”两人便叹息着解释起来,跟之前张季才的说法大同小异,总之一切皆是因循陋规,一半觉得理所当然,一半不得已而为之。朝廷不查,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自己做了贪官云云。
“自来如此就是对的吗?”朱桢问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