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生意,港府出钱买单,不过对于杨文东来说,以后赚钱的方法太多了,如果只是为了赚钱,根本没必要参与这个。
之所以现在布局,是因为等到了旱灾非常严重的时候,船只就远远不够了。
这个年代,航运能够赚大钱就是因为船只紧张,现在港府需要几艘,那还好说,但再过一年旱灾严重,就会突然需要几十艘,哪来那么多空船?
且资本家最会做的就是趁机涨价,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平民。
郑玉华想了想说道:“好,那我可以购买一些非常旧的船,买回来可以先运水,等旱灾结束了,就做东南亚附近的生意,不去欧美那些太远的地方。”
“行。”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只要不出安全问题就行了,废船也可以,挑一下好的,用几年再送去拆废铁。”
废船并非彻底不能用的船,而是从经济层面上已经不划算的船,或者在某些国家,因为到了法律规定的年限,不能再使用的船。
早年,拆旧船回收船用钢铁,也是香港的主要产业之一,这些船,可都是正常从欧美国家开过来报废的。
香港的部分华人船王,早期也是从这些废船里低价购买一些看起来还行的,然后跑近海生意赚钱,特别是50年代初。
“明白了,杨生。”郑玉华也知晓了老板的意思,又提醒说道:“只是杨生,这样的旧船,是没办法获得银行贷款的,虽说便宜,但这就必须我们自己出钱了。”
“嗯。”杨文东又问道:“那这种非常旧的船甚至废船,什么价位?”
郑玉华说道:“质量好一点的百万港元,就跟我们之前美国买的一样,那时候美国也是想拆了卖废铁的,但这种船不多。
差一点的,可能就几十万港元,很多欧美公司,在行情不好的时候甚至免费或者倒贴,也要处理掉旧船。”
“行,那就自己出钱吧。”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我会从其他地方,调集资金的。”
这种价格,买个小几十艘也就千万港元,后面就算只做运水生意,也能分摊运营成本及燃油费。
特别是自己企业有优先权的话,也可以避免掉缺水造成的工业损失,如果什么都不管,听之任之,那自己几个在香港的产业,可能亏损都不止千万。
郑玉华又提醒说道:“杨生,虽然说废船便宜,但也不是想买就能短期买的到的,这个东西就要看市场有多少这样的船了。
如果我们需要的多,那恐怕还是得买类似顺安号这样的货轮,价格就要贵不少的。”
“也没关系,质量好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