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投资什么的,其实并不能证明杨文东不看好香港,只是传媒有所猜测罢了,但如今杨文东想要投资红磡隧道与货柜码头,那必然是看好香港的。
杨文东点点头道:“对,所以我也想借着这两个大投资向外界释放信号,而不是靠着各种解释,没有意义。”
戴麟趾道:“我明白,只是货柜码头不同于红磡隧道,这样的大型项目,必然是要招标的,也需要一段不短的准备时间。”
“没问题,我与所有资本公平竞争。”杨文东答应说道。
其实就是红磡隧道,也应该有资本竞争的,只是这个项目在50年代就被提出,当时无论是港府还是英资巨头都不想投资,觉得肯定会亏,当时的华资也没这个能力参与这个事.,当然,他们的判断是基于50年代对于未来的经济预测,也不能说没眼光,毕竟没人能知晓未来香港的发展速度以及内地的改开。
但港口码头还是不一样的,全球都知道这个项目能够赚钱,那自然会有竞争,即使是今天,怡和、太古、会德丰这些传统码头巨头也不一定会放弃。
不过只要等到67年中,那他们别说要投资港口,估计自己的很多不动产都要出手,那个时候就轻松了。
戴麟趾又问道:“杨生,这红磡隧道与货柜码头,似乎也没什么直接关系吧?”
“是没什么关系。”杨文东说道:“不过我想等等,看看香港未来的趋势,再决定要不要投资,港督先生,我作为商人,也得谨慎一点。”
一切的核心就是等67年中之后,而不是现在,反正这种超大型项目,谈个几年也是正常的,毕竟港府之前十几年也没下定决心,轮到自己当然也得等等。
不过也得留个希望,要是拒绝了,那港府就关闭这个项目了。
“我理解。”戴麟趾点点头道:“那行,货柜码头项目我会组织政府人员协商一下。”
即使是港督,在很多大事上也不能一言堂,甚至很多事情还得询问英资大财团的意见。
“那我就等着好消息了。”杨文东说道。
过了会,杨文东便告辞离开,戴麟趾则是安排人叫过来了汇丰的桑德士,将之前的消息告知了他。
“看来杨文东是想获得码头后再投资红磡隧道。”桑德士分析说道:“估计是判断码头必然能够赚钱,那红磡隧道即使亏了,也能养得起。”
戴麟趾则道:“所以你的意思是,杨文东故意先提出隧道,让我们都觉得有希望,再提出港口,然后绑在一起,他的最终目的是港口?”
“有可能,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