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涛道:“准备是产能一年十万,是第一期的2倍,等全部完工后,年产能高达15万,按照集装箱的价格,那总产值就会高达3000万美元。”
“那也有差不多1.5亿港元了,这也会成为长兴实业的一个核心产业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借助全球市场需求的东风,再发展一些大型产业,这个发展速度是真的很快,集装箱虽然数量远比不上一些小商品,可价值高太多了,一个20英尺的就价值2000美元左右。
“是的,这集装箱的确市场太大了,完全就是供不应求。”魏泽涛又说道:“只是日本那边,最近的钢板供货又有问题,被迫了高价从日本一些贸易公司手中拿货。”
“日本卡我的钢板?”杨文东皱眉问道。
他从来不相信资本无国界这种废话,前世内地10年之后的几大手机巨头小米、华为、ov等等,可都是被三星坑过,湾湾的htc曾经是安卓之星,但就是被三星卡货卡的差点破产;
也还好国内产业链雄厚,三星之事之后,各大手机开始扶持培养国内产业链,才让京东方、华星、维信诺等屏幕企业有机会做大。
魏泽涛道:“对,是不是故意的我也不好说,他们的理由是新日铁刚刚成立,内部的产能需要调整,所以短期内生产会有些问题;
为了避免再一次出现断货,我已经联系了美国与欧洲的钢厂,不得已就只能从他们那进口,但这个成本就非常高了,会使得我们没有什么利润。”
“新日铁成立了?”杨文东想了想,又说道:“我记得湾湾也准备大建钢铁厂了吧?”
70年代,湾湾开始十项建设计划,包括电站、交通、造船、重工业、化工、钢铁等等,其中钢铁是一切大型项目计划的根基。
魏泽涛回道:“湾湾那边在高雄计划建一座大型钢铁厂,但计划需要到1971年才能建成,但这个钢铁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建建筑用刚钢、基建钢、造船用的钢,有没有我们需要的钢板,现在还不清楚。”
“这的确会是一个隐患,大型钢板运输的海运成本也的确很高。”杨文东也是皱眉说道。
集装箱的钢板肯定比集装箱大的,所以以后集装箱码头普及了,跟这种钢板的运输也没多大关系,只能采用传统运输货轮;甚至以后都是集装箱货轮了,那这种老货轮运输成本反而更高;
魏泽涛试探说道:“杨生,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我们在香港自己做钢板。”
“自己建钢厂?香港没这个条件吧?”杨文东反问道。
香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