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就是要按照与港府的约定,将楼建起来,只要按时完成,港府那边的钱都给了,那这块未来中环的地王,就彻底归自己了。
不管是自用还是租赁出去,那可都是巨大的摇钱树;
中环未来地价一尺小几万港元,这70万尺的大厦,总价值就几百亿,租金一年也有十几二十亿了;
当然,要说租金,香港最强的还是未来九龙仓的海港城,不过如今怡和刚刚获得葵涌码头,旧港口还没有拆,自然不可能有什么海港城物业了。
随即他又道:“让方先名过来,正好商量一下金融方面的事情。”
“是,我去联系他,”郑志杰答应说道。
过了会,方先名便赶到了,杨文东直接问道:“九龙仓的股票收购多少了?”
早在67年开始,杨文东便开始安排逐步收购怡和系旗下几家公司的股票,特别是那一年全港股价都很低;
后续68年后,则是稳打稳扎,反正这个时间点也不适合爆发对英资巨头的收购战,等收购到足够份额再下手,时机也差不多了。
方先名回道:“杨生,目前我这边已经收购了约9.7%的九龙仓股票,这一年差不多收购了2%。”
“一年才2%?是因为快到流通股的极限了吗?”杨文东反问道。
暗中收购一家公司的股票,是有极限的,受限于流通股,流通股越多那能够收购的也就越多,反之则越少;
原先历史上李嘉成在1978年收购九龙仓股票,当收购到20%的时候,就引起了全港关注,九龙仓股价也因此翻了三倍,逼的李嘉成只能停手;
现如今还在70年,九龙仓还没有经过多次融资,市面上的流通股是很有限的。
方先名回道:“是的,九龙仓也是在62年上市的,这几年也就67年的时候很多股东抛售,导致了流通股多了不少;按照我的估计,市面上大概有25%的流通股,我们收购了接近10%,再收购下去,可能就会惊动怡和了,不过只要时间慢,未来一年收购2%左右,还是行得通的。”
“一年2%太慢了点。”杨文东想了想说道:“九龙仓最近还是没有增股融资的计划吗?”
方先名摇头说道:“没有,但听说九龙仓准备开发自己的港岛的大量货仓地皮了,这就需要大量资金;
按照英资一般的模式,要么他们会出手部分地皮套取现金,要么就会在股市上融资,二选一的话,就看九龙仓的管理层选择哪一招了。”
郑志杰笑道:“哈哈,这二选一对我们都是很有利的,九龙仓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