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先历史上,怡和建造康乐大厦也费了1.5亿港元左右,如今自己请的贝津铭,在建筑面积、保温设计上应该要强不少,能够控制到差不多成本,已经算是可以的;
不过即使如此,这栋大厦的建筑成本也比不上土地的成本,这也会是未来香港的常态,超高层建筑也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崛起。
贝津铭也道:“那就好,按照与金门建筑的沟通,这栋建筑速度快的话,可以在一年半内完工,也就是说,1972年初,杨先生便可以入驻这一栋新大厦了。”
“哈哈,时间还可以,越早越好。”杨文东点点头说道:“那就这样,等月底的多方评审,最终我这边会决定使用哪一家的设计。”
纵然他知道贝津铭的设计能力,可以在成本上给自己最低的方案;
不过作为商人,最忌讳的就是一个业务依赖一个人,那就是等于将自己的钱包敞开了给对方观看了。
之前长兴地产在香港建了不少建筑,也几次邀请海外机构前来设计,贝津铭也在其中,但杨文东这边还是特意让贝津铭的两次投标未中,就是避免独家供应的情况。
贝津铭笑道:“好,没问题,我希望能够与杨先生达成这样的合作。”
超过50层的大厦,还是在亚洲区域,对于任何一个建筑公司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生意了,一旦在亚洲区域建成了,那再承接其他生意也会轻松很多。
杨文东接着说道:“我也希望如此,未来,我还会在香港或者亚洲的其他城市建造高层大厦,这些都是需要设计的,我也希望能够与贝先生达成长期合作。”
进入70年代后,整个亚洲的经济腾飞,地产也趋向于建高层大厦;
而高层大厦与低层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一栋都需要专业人士的设计,一个好的设计师,收费虽然不便宜,但却能够以最低的成本,来建成最优质的房子;
如前世80年代贝津铭设计的中银大厦,10几万平方米的大厦,最终建造成本才1.3亿美元,同比面积不如中银大厦的汇丰银行大厦,建造成本高达10亿美金,虽然后者肯定有一些问题,但也能看出贝津铭的能力了。
贝津铭道:“哈哈,那就最好了,以后杨生有什么建筑要建的,尽管找我。”
随后的几天,杨文东也观看了法国、英国、日本三家竞标公司的作品,在建筑设计方面其实都是大差不差,毕竟是顶级的建筑事务所;
可在成本控制、时间方面,就有些比不上贝津铭的独特设计了;
最终8月底,贝津铭被选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