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经验教训。
而一颗导航卫星制造成本就要大几百万甚至几千万。
这么贵一颗卫星要是只能用一两年,那不亏死才怪。
所以,王浩然主导设计的导航卫星在太空恶劣环境的防护措施上可谓是下了大功夫。
他们使用了最好的热控涂层,包裹了隔热材料,设计了流体回路系统来使得整颗卫星处于一种恒温的状态,这样就可以让卫星处于一种比较良好的工作环境。
如此,卫星就可以延年益寿,增加很多的使用寿命。
王浩然主导设计的卫星设计寿命为12年。
团队制造的卫星也是在人造的恶劣环境中经过验证和测试的。
测试的结果表明:防护措施还是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第一次导航卫星的发射就提上了日程。
在王浩然的一力主张下,这第一次发射,将采取一箭多星的方式进行。
用长五火箭一次性把三颗地球同步导航卫星送上转运轨道。
卫星通过变轨转移,来到地球同步轨道之后,还要进行第二次变轨,来到地球同步圆形轨道。
而到了这里,按照王浩然的设计,其中一颗卫星还要再进行一次变轨,来到地球倾斜同步圆形轨道。
这样,两颗卫星在地球静止同步轨道,也就是赤道上空。
第三颗卫星略微有一些倾斜角,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三角定位的态势。
如此一来,就可以实现导航定位了。王浩然这个设计,显然已经有那么一点剑走偏锋的意味。
这个设计在蜥方是不曾出现过的。
鱿洒目前正在搞的gps也没有发展出这样一个理论。
鱿洒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摸索研究,他们的科学家现在已经是整理出了一套理论,他们认为,要想实现全球卫星导航,必须得发射24颗卫星,有了24颗卫星这才可以组网成功。
王浩然的理论跟他们已经是分道扬镳了。
第一次发射被安排在了11月9号附近。
而这次发射也被安排在了西昌发射场。
其实,在最开始准备建新的发射场的时候,龙国的科学家是希望能够安排在南岛上的。
毕竟,那儿距离赤道更近。
而距离赤道越近,发射就越节省燃料,火箭还可以运更多的载荷。
但是,因为咱们的海军那个时候还不够强,加上还不断地有外来的骚扰啥的。
最终,还是放弃了南岛发射场的建设。
不过,时间来到了1984年,随着咱们海空力量的快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