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机缘巧合。
以撒并不想如奥斯曼帝国一样执行彻底的宽松政策,在他看来,这完全就是饮鸩止渴,上限可能更高,但下限一定极低,只要在日后的世界大变革中惨遭失败,那些没有同化完成的领土必然丢失,甚至成为帝国的仇雠。
多民族国家不是不好,但前提条件是,你得有一个占据绝大多数的主体民族,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局势更加复杂,霸权战争更加残酷,单一民族国家所具备的稳定性绝对远超多民族国家,哪怕在世界大战中彻底失败,列强们也没办法把一个团结一心的单民族国家完全拆成碎片。
如果以撒的政策可以顺利执行,就算后续皇帝没能完成安纳托利亚,黎凡特和埃及的同化,爱琴海两岸的核心区依然固若金汤,凭借黑海海峡带来的天然便利,最次也是一个大号版的“国中哈士奇”。
这样的手段基本上是基督教国家“去伊斯兰化”的常规方法,除了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外,西西里岛也是这样成功的。
当然,无论是伊比利亚还是西西里,他们所面对的难题都没有东罗马帝国这么大,以撒也只能提供一种供后人参考的思路,他已经不再年轻,管不了那么多。
以撒不再言语,凝望着路边的农田,穆斯林农民们虽然面露恐惧,但比起几年前,营养状况已经有了显著改善。
麦苗的长势还算不错,春风吹起,千层麦浪,西境边疆区的穆斯林农民们虽然用不起仍然较为昂贵的过磷酸钙化肥,但骨粉肥料已经赢得了不少人的青睐,推广程度年年增高。
游牧地区也迎来了生产模式上的革新,纺织业的发展让羊毛价格不断走高,很多生活在东罗马治下的牧民不再豢养马匹骆驼,改养美利奴绵羊,尚武传统就这样越来越低。
东罗马帝国虽然征收了双倍于基督徒的税收,但依然比原先的穆斯林政权低不少,他们的确失去了政治上的大量权利,但生活水平反而有所提高。
但是,这已经是二等公民的极限了,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这些远离核心区的穆斯林也会在将来成为被剥削者,农耕经济会被缓缓撕碎,想要彻底改善生活状况,那就必须加入主流社会的大家庭,寻求东正教会和广大人民的接纳。
一面是资本主义越来越近的魔掌,另一面则是通往教堂的康庄大道,想要获得庇护和认可,那就去改信吧。
如果连这样也不愿改信,那就不是一般的反贼了,必须出重拳。
“阿贝尔,你说,他们看到我时,是在想什么呢?”
以撒开口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