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要搞,就一步到位,搞300吨级(1000月票加更)
“当然不介意,叶所长您是化工冶金的权威,我还要向您学习呢。”李暮不禁有点汗流浃背。
他这点水平,也不知道能不能糊弄住叶朱培。
想了想,李暮先提出第一个目标:“为了尽快完成工业化的目标,要搞,就一步到位!我的打算是先建造一座300吨工业化顶吹氧气转炉炼钢车间。”
300吨!
超过200吨,在炼钢中就属于大型炉,在技术上的难度远非中小型炉可比。
一上来就这么高的标准,几乎不可能实现!
所有人都不由一阵哗然,纷纷对李暮提出的目标惊讶不已,不少人直接说出自己的质疑:
“300吨,我们现在的技术根本实现不了吧!”
“成本也是个大问题,万一失败了,大量的投入都会血本无归!”
“组长,我建议您还是要再考虑考虑,咱们先研究50吨,或者100吨。”
……
李暮听着下面声音,心里也有点犯嘀咕。
技术上他可以弥补,但他对现在国内总体基础工业状况并不是特别的了解。
能不能实现单炉300吨级别的建造,还有待商榷。
但说都说了,这时候也不能改口,只能硬着头皮讲下去。
本来是为了震住叶朱培,提前提出来300吨级别的建设目标,没想到反倒把自己套了进去。
叶朱培以及他带来的人听完震住是震住了,但明显有很多问题想问。
李暮可不敢在这时候答疑,连忙道:
“首先我们要明确大型炉建造的关键难点,那就是耐高温材料……”
“其次,我们要解决的就是炉型问题,要适应炉内钢液、熔渣、和高温气的循环运动规律,达到反应快、喷溅少……”
……
他说的东西大部分都是画饼,能不能实现两说,但足以让叶朱培等对顶吹氧气转炉不太了解的人陷入沉思。
看到他们没有注意自己,李暮简单地规划了一下后面的研究方向,便赶紧结束会议。
跟钱树言和叶朱培打了声招呼后,他以要去半导体研究所的借口迅速离开。
再不跑,万一等会儿叶朱培问具体的东西,他就要露馅了。
……
去半导体研究所的路上。
李暮一边推着自行车,一边看资料了解国内现在的总体基础工业。
60年代,国内的基础工业相当失衡,以钢为纲,追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