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隙天线的性能与缝隙的各种参数密切相关,包括缝隙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
在这几的过程中,还得考虑电磁耦合、边缘效应等因素,需要经过复杂的计算模拟。
不过这些问题,李暮都可以解决……一半。
倒不是不能完全搞定。
只是一半基本已经将众人的研究思路带上正轨,剩下的完全可以交给计算机去解决。
有时候,他甚至还会觉得一半有些太多了。
就比如现在。
他和彭时录来到实验室时,便看见蒋南英带着一众专家教授闲聊,话题的主角还是他。
当然,内容依旧一如往常,全是对他的钦佩和敬仰。
甚至还隐隐将他推为夏国科学家第一人的苗头。
在门口听了一嘴,他便走进实验室,道:
“蒋所长,你们实在是过奖了,我哪能当得起第一人这个称号。”
“有很多默默无闻的科学家,他们的贡献要远高于我。”
“算了,不说这个,想起他们现在都还在辛苦的研究,我就更加惭愧了!”
听见李暮的话。
蒋南英等人闻言,先是愣了愣,旋即不禁有些汗颜。
就在这时,收到消息的彭时录从外面走了进来,气喘吁吁地道:“李顾问,您来了啊,快快,里面请。”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李暮请进实验室坐下。
紧接着,又让蒋南英汇报一下关于平板缝隙天线的研制情况。
后者赶忙开口,道:
“目前研制的整体情况都十分顺利。”
“在研究的过程中,平板缝隙天线出现过频率范围限制、信号弱、易受干扰和带宽限制等问题。”
“不过在同志们的不懈努力之下,都将其一一克服,比如这个信号,我们就采用了利用放大器的方式……”
随着他的声音响起,李暮的表情也缓和下来。
看来倒是他误会了,众人并没有偷懒。
只是进度有点过于顺利,所以才有一点时间闲聊。而且他所见的也只是这片刻的时间而已。
能将进度推得这么快,即便有他提前给了一半内容的一些原因,他们的努力也不容忽视。
待蒋南英说完之后。
李暮道:
“知道大家的进度这么不错,那我就放心了,等这次出去回来,我们便可以着手准备搞无源相控阵雷达的理论研究了。”
话音刚落。
实验室内的彭时录和蒋南英,以及其他专家教授,俱是浑身一震,满是不可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