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的余光就发现了站在后面的王娅和黄新华。
他抬起手上的手表,看看时间,已经是11点。
见状,他转而道:
“行,明天再说。”
说完,李暮便回过头,准备让关建民送一下宋文聪。
就在这时。
他看到了从书房里出来的黄新华。
“黄教授,您什么时候来的?”李暮惊讶道。
闻言,黄新华笑道:
“来了一会儿了,看你们讨论得正认真,就没打扰。”
“其实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
“我先回去,明天再找你说吧。”
他说完后,便打算和宋文聪一块离去。
“您人都过来了,肯定不是普通的事。这样,我们简单地说一说就好,怎么样?”李暮道。
他一边将人拦住。
一边看了看旁边的王娅。
见状,王娅道:
“我去给你们煮点面条,宋教授,您也吃些东西再走吧。”
说完,她便走进厨房。
“那好,就说半个小时。”黄新华颔首道。
他本来是担心时间太晚,影响李暮和王娅休息。
两人既然都没有意见。
那么他当然是乐得如此。
……
旋即,李暮带着黄新华来到书房。
坐下后。
后者当即道:
“我这次过来,主要是告诉你个好消息。化学放大光刻胶的改进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通过在树脂体系、光酸生成剂、添加剂和工艺条件等多个方面的改进,”
“光刻胶的分辨率、灵敏度、抗刻蚀性和环境友好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满足了更高集成电路制造的需求……”
他慢慢地向李暮说出这段时间来的研究成果。
当然,不止是光刻胶方面。
光源技术、光学系统、掩模技术和机械与控制系统,都得到了相当大的进步。
按照黄新华个人的估计。
预计在未来的1-2个月内,便能造出集成度突破40w的集成电路。
听着提升不大。
但要知道。
第一块32位微处理器的集成度,也仅仅只有27.5w而已。
“太好了!”李暮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
32位微处理器的实现,对于计算机的发展来说,具有极高的意义。
简单来说。
它能够支持高达4gb的内存寻址,远超16位处理器的64kb限制,为运行更复杂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