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纵横,痛哭流涕, 他伏首泣道:“圣人登基以来,英明果断,内仁外义,有君如此,实乃吾等人臣之大幸,但正因如此,臣才不能坐视圣人因为私心,而忘了国法,假如查探之后,证实是盛阿蛮等人冤屈了卢相公,臣自会判他们诬告反坐,届时,臣也会一死,向卢相公赔罪。”
他说得真情实感,朝中清流纷纷恻然,全都跪下请求隆兴帝彻查,直将隆兴帝气得够呛,他有心想惩处薛万辙,来个杀一儆百,又怕激起清流众怒,须知薛万辙和张弘毅两人在清流一派之中声望甚高,假如真杀了薛万辙,这群自诩直臣的书呆子只怕一个个要前赴后继,以死谏为荣了,到时候更是难以收场。
隆兴帝此时简直是后悔万分,早知如此,就不该同意让薛万辙任京兆尹了,卢裕民也是后悔万分,薛万辙之所以能从扬州刺史调任京兆尹,是因为京兆尹这个位子他与崔颂清争执不休,两人都想安插自己一党的人,但两人又谁都不服谁,最后只能安排薛万辙这个清流担任,谁能想到,他的这个决定,居然能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隆兴帝气到咬牙,他冷声道:“散朝!”
他从御座起身,欲离开这个烦心地,谁料到薛万辙这个戆夫居然快步上前,扯住隆兴帝的衣袖恸哭道:“恳请圣人,彻查天威军一案!”
隆兴帝挣脱不得,惊怒交加:“薛万辙,你是要谋反吗?”
薛万辙跪倒哭劝:“臣对圣人大不敬,甘愿引颈受戮,但圣人若不彻查天威军一案,恐会失了民心,臣不敢不劝。”
朝中清流跟着薛万辙跪倒一片,泣下沾襟,而这一冲突,也被黄门侍郎兼起居郎王暄,记入《起居注》中。
-
长安郊外的一处僻静古寺,一袭素衣的卢淮端坐于禅堂之中,他自听得沈阙证词后,就告病不去朝会,而是一人来到这偏远古寺,每日听着僧人诵经,于句句经文中,他纷乱的心情终于稍稍缓解,但是他也知晓,他在这山野古寺中,逃避不了多久。
他手中拿着王暄的信,信中摘录了《起居注》的几句话:“辙随之而引帝裾,帝奋衣不得脱,怒曰:‘尔欲反乎?’,辙泪言:‘臣不敬天子,甘受显戮,然民心渐失,臣不敢不言劝也。’”
卢淮捏着薄薄的宣纸信函,茫然若失,脑海中,似乎又回想起自己任大理寺少卿时立下的那句誓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