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挽马不足,刘继隆只能抽调耕牛来拉拽板车。
好不容易将物资和车辆凑齐,驾驶挽马车又需要足够的民夫,而此时城内十岁以上男子连四百人都凑不齐。
加上还需要留男丁守城,刘继隆只能征募了未满十八岁的一百余中男来充当马夫,同时令将士们将一些挽马车和牛车连接起来。
如此一来,便是两三匹马并排拉拽两三千斤的物资,但只需要一名马夫。
从午时开始,刘继隆他们这支粮队总算在申时之前做好了所有准备。
临行之前,刘继隆三申五令的交代张淮满,让他无论发生了什么事都不要擅自做主,而是向祁连城派去塘骑请示。
得到了张淮满的保证后,刘继隆这才放下心来,带着队伍往祁连山。
九月初的山丹已经染上了秋意,西北风中更是带着几分寒冷。
马背上,刘继隆策马来到一处山丘之上,他先是扫视自己的这支粮队,随后又眺望远处的山丹城。
望着那矗立平原之上的山丹城,他心里不免升起一丝忐忑。
只是忐忑许久后,他却猛然惊醒,忍不住露出自嘲。
“真是太平日子过久了,就连我自己都开始有些怕死了……”
调转马头,他重新整理了一番心情。
伴随着他抖动马缰,他个人也汇入了队伍之中,向南方的祁连城前进。
与此同时,在刘继隆出发后的一天。
沉闷的马蹄声在南方祁连山脉的一处河谷内密集作响,数千人的队伍正在沿着谷道的方向,往西北方紧赶慢赶。
虽然这数千人都骑着马匹,甚至队伍中还有身着甲胄的数百甲骑,可他们的脸上却写满了惶恐。
队伍之中藏着十余辆马车,这其中有一辆马车十分宽大,足够容纳七八人。马车四周由甲骑拱卫,同时马车车顶还插着一面巨大的旌旗,以此彰显着它的地位。
“铎罗……”
嘈杂的场景中,马车内响起了一道声音。
面对声音,马车一侧的一名将领放慢马速,在与马车同排时,马车车窗方才打开。
透过窗户,坐在马车内的是一名身材矮壮的吐蕃高官。
车内除了他以外,还有两名身材健壮的青年。
“节度使……”
将领在马背上略微躬身请问,那矮壮的吐蕃高官咳嗽道:“距离谷口还有多少里?”
“应该还有八十里,后天正午就能赶到。”将领回应着。
闻言,这高官点了点头,却又不放心询问道:“尚延心的骑兵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