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机械的这个时代,除草可以说是相当累人的工作,尤其是雨季前后。
二丈宽的官道旁堆满了从田间处理倾倒的野草,堆得有人腰高。
这蹲在田间一整日的操劳,比打仗杀人可劳累太多了。
刘继隆看着马车将野草拉往堆肥场焚烧,随后又看向远方的开荒地。
在开荒地的方向,数千百姓只能用人力的方式将地表的野草清理干净,随后再将埋藏在大地里的树根、碎石、石块清理到牛车上。
碎石和石块可以用来垒砌房屋,树根则是运往堆肥场焚毁。
如此过后,便得到了一片干净的土地。
只是在这之后,还需要深耕土地,排除虫卵。
这积荒之地,草根深结,土性坚固,耕治甚难。
即便开垦干净,也只能种植一些麻、豆等作物,次年方可治田种植作物,第三年方望收获。
当然,以上这些是人力开荒的人家,而一旦有了畜力帮助开荒,那就可以缩减些时间。
“这些荒田的土壑、水渠都得提前规划好,衙门内堂有我所绘的水利图,你且让直白们与百姓们按照图纸挖掘土壑、水渠。”
“是”
走在田间,刘继隆对身旁崔恕吩咐的同时,目光也从未离开这广袤的开荒地上。
对于开荒,刘继隆实施的是集体统一开荒,然后按劳分配土地。
虽说河西不太可能存在偷奸耍滑的人,但环境一旦安定下来,人心便会思变。
曾经在吐蕃人鞭下任劳任怨的牧奴和百姓,很有可能因为山丹安定的环境而改变,所以按劳分配是必须的。
“以当下的速度,每个月能清理干净多少亩荒地?”
刘继隆背负双手,站在小道边上。
崔恕闻言不慌不乱:“农田那边要留一千五百人播撒肥料,除草。”
“矿上留了二百人,剩下的百姓,除十岁以下孩童外,其余人都参与到了开荒中。”
“衙门定下的规矩是每三十人,十头牲畜为一队,每日开荒一亩。”
“按照眼下的速度,刨除下雨、大雪等日子,一年还是能开辟个五万亩左右。”
待他说完,刘继隆看了一眼远处农田中的作物:“月末应该就能收获第一批麻了,辛苦你了。”
“都是分内之事,何谈辛苦之说。”
崔恕沉静回应,但刘继隆还是安抚道:“待收复了番和,我便以功举荐你做县丞。”
对此,崔恕自然不免感谢,而刘继隆也在寒暄几句后,返回了城内。
在他回到衙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