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
“若是你在山丹遇到他,还是不要撕破脸皮为好。”
“孩儿知道,劳阿耶费心。”李仪中颔首,随后在李渭的吩咐中下去休息去了。
在他退下的同时,距离李渭府邸不远处的州衙内堂中,作为漩涡中心的张淮深却毫不焦虑,而是在冷静理政。
已经擢升为左果毅都尉的同族堂兄张淮涧走入内堂,见张淮深如此冷静,不免作揖开口道:
“瓜沙那边有消息传来,说是都在争抢凉州的官职,另外……”
张淮涧看了一眼张淮深,见他没有发作才继续说道:“另外还有人觉得刘刺史会与你争抢。”
“呵呵……”
闻言,张淮深忍不住轻笑几声,将手中毛笔放在一旁,起身洗了洗手后回头道:“你觉得呢?”
“我觉得……应该……不会……”
张淮涧有些不太确定,但还是给出了答案。
他毕竟在山丹和刘继隆共处半年之久,心里对刘继隆的性格有个底,知道他不是那种恩将仇报的人,所以才会支支吾吾的说出自己以为的答案。
“那不就行了?”
张淮深轻笑,毫不担心刘继隆会对自己造成威胁。
“可刘刺史拔擢太快,而功劳又必须擢封,再这样下去,节度使对他可就真的封无可封了!”
“不见得。”张淮深摇头坐回位置上,手轻轻在案上敲打。
“上次刘继隆和我说了一件事,我觉得很有趣。”
张淮涧闻言露出疑惑表情,而张淮深也自顾自说道:“他说……叔父可担任河西节度使,而我可以担任陇右节度使。”
“陇右节度使?!”张淮涧瞪大眼睛,张淮深见状笑道:“我当时心中也是这种表情。”
笑着笑着,张淮深收起笑容,平静说道:“陇西节度使领鄯、秦、河、渭等十二州军政,先后统领十七军及三守捉。”
“昔年天宝,陇右节度使治下有民四十万,驻军七万五千余人,军马上万匹,但这都是朝廷转运钱粮,才能供给起如此规模的大军。”
“如今吐蕃肆虐陇右,当地汉人不足五成,余者皆为嗢末、番贼和回鹘等胡杂。”
“更何况人口最多的秦州已经东归朝廷,加之当地旱情四起,恐怕现在连三十万人都凑不出来。”
“即便收复当地,以当地地势,顶多不过养兵二万罢了。”
“养兵二万,不仅要防备西边的多麦吐蕃和青塘吐蕃,还要镇压境内十余万胡杂,可不是一个好差事。”
“当初刘继隆提及这件事时,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