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下。
吐蕃赞普被刺身亡后,黎壊仗着成州井盐之利,将城池营造的十分坚固,粮草充沛,因此他根本不怕其他州的乞利本来进犯。
哪怕在论恐热横行河陇时,他也不曾理会论恐热。
他最怕的是大唐与他翻脸,导致他空有井盐而没有销路。
如今唐军出现在盐井县,这岂不是说明唐廷准备对他动手了?
“猪犬的汉人,我就知道他们不可信!”
黎壊先骂了一声汉人,随后对四周兵马安抚道:
“不要慌乱,城内粮食足够我们守城五年,况且又不缺水源,担心甚?”
“眼下接近十月,再过一个月就大雪漫山,他们顶多强攻一个月就得退兵!”
“等他们退走了,我带你们去多麦抢占河谷,不怕没有好日子过!”
黎壊的一席话让城内一千五百名精骑、甲兵安定下来。
旁边的小节儿忍不住道:“乞利本,那这井盐……”
“猪犬的家伙,唐廷都翻脸了,这井盐还能卖给谁?”
“抛下他们去多麦,以我们的兵马足够抢到好几块河谷,难道会比在这里过得差吗?”
黎壊教训着小节儿,随后与他向北眺望。
彼时的气温还算高,因此高原依旧能种植作物,只是产量不如百年前。
如多麦这种海拔较低的地方,更是有大片河谷可以开垦放牧,所以黎壊并不担心自己会没了生路。
他有这么多兵马和粮食,去到哪里都能东山再起,不怕活不下来。
“呜呜呜——”
号角声在城内外响起,许多来盐井做生意的大唐商人纷纷乔装打扮,生怕被认出身份。
大唐与吐蕃的商道在朝廷层面是断绝的,可这并不妨碍这些商贾偷渡来盐井收取便宜的井盐。
安史之乱前,大唐盐价普遍在每斗十文的价格,哪怕是内地,也不过每斗二十文。
只是随着唐肃宗实行了“食盐专卖”政策,即“榷盐法”后,大唐沿海及内地的盐价大幅上涨,如江淮一带的盐价涨至每斗三百文,河中地区的盐价则为每斗二百七十文。
高昂的盐价让大唐百姓不得不走私私盐,而大唐也出台了抓捕私盐贩子处以死刑的极刑。
饶是如此,却还是挡不住百姓走私私盐,而杜甫就在《负薪行》中就描写了云阳当地妇女冒着生命危险去贩卖私盐的诗句:“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
中唐以后虽然严刑峻法,“以盐杀人”,但是私盐问题始终解决不了,官盐的价格也一直维持在三百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