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昭义军较为知名的军将“青陟霞”,其人在大中年间被昭义军使府委任“回图军将”,先后负责昭义军在淮南、两浙、剑南等道贸易。
这种情况,一开始主要在北方,但随着时间推移,南方各镇也出现了这种情况。
只是军将毕竟是军将,做生意毕竟不是他们的本行,因此盈亏是很难保证的。
许多军将因为经营不善,亏损了本镇钱粮,还未返回本镇,便遭到拘捕。
正因军将理财的能力不行,因此许多藩镇另辟蹊径,从民间招募、署任善于做生意的商贾,授以本镇军职后,派遣他们前往本镇境外经营生意。
刘继隆想做的,就是招募这些私盐贩子,为陇西军经营生意。
尽管他已经任命陈瑛在秋收结束后,北上关内道贩卖麻布,但陈瑛一个人的力量还是太单薄,远不如拉拢这些私盐贩子来的实际。
“承蒙使君不嫌弃,山南西道俞从晖愿为使君分忧!”
“剑南道王焘,愿为使君分忧!”
“山南东道任泽,愿为使君分忧!”
“山南东道吴……”
一时间,这些私盐贩子先后表态,皆愿意在刘继隆麾下担任军职,成为陇西军的“回易小将”。
闻言,刘继隆颔首道:“诸位放心,凡是愿意在我军中任职者,我军中所有生意都能接触,井盐只是冰山一角罢了。”
“冰山一角?”诸多商贾偶然听到这个新词,不免觉得新奇。
虽然他们从未接触过冰洋,更不知道海上冰山,但他们将刘继隆口中的冰山一角理解为雪山一角。
“明年开始,我军中的挽马、乘马、羊群及麻布、炒茶等生意都会陆续授予诸位经营。”
“眼下我们先促成盐井城中那两千余担的井盐生意,随后我会授予诸位陇西军的鱼符,以此来证明诸位身份,免得被地方不长眼的小吏盘剥。”
刘继隆说着,不等众人反应过来,便目光看向李骥:“李骥,把我们带来的炒茶拿出来些,给诸位看看。”
“是!”李骥应下,随后派人去取炒茶。
河临渭三州虽然不适合种茶,但河州凤林县却有数十亩茶园。
产量虽少,但足够陇西军中将领日常饮用。
当然,刘继隆若是要以炒茶为卖点,那自然要获取产茶地的,而这个地方就是岷州、宕州和武州等地。
这其中,岷州产茶最多,品质最高,其次是宕州和武州。
吐蕃自从获得三州后,便有了稳定的茶叶来源,而如今他们将是刘继隆的囊中之物。在他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