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彦前往了二堂,同时派人去请内堂的封徽。
待他们走后,刘继隆也入座主位,杨知温及高进达等人先后坐回位置上。
“杨参军这次来,想来是给我带来了好消息吧?”
刘继隆开门见山,杨知温也早就熟悉他了,因此轻笑道:“果然瞒不过节帅。”
“眼下利州有七千余口马等待进入陇右,兴州也有三千余口马同理。”
“节帅上次所付黄金,大多都打点光了。”
杨知温又给刘继隆带来了上万人口,不过坏消息是之前所付的黄金已经光。
对此,刘继隆倒是并不担忧,而是询问道:“不知道内饥民,还有几何?”
“这个嘛……”杨知温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沉吟片刻后才作答:
“道内饥民数量难以统计,光三川之地便有数万口,如今招抚大半。”
“此外各州亦有饥荒落草者,各州衙门都在招抚,希望他们前来陇右谋生。”
杨知温没有回复具体数量,但给刘继隆营造了一种还有许多的感觉。
刘继隆很清楚,如果山南西道有足够的饥民,封敖与杨知温及山南西道的官员,都会为了自己所出的钱帛而想办法迁徙饥民。
即便没有饥民,他们也会创造饥民。
因此只要他能出得起钱,饥民就是可再生资源。
“高长史,把州库中的黄金调来吧。”
刘继隆吩咐高进达,高进达闻言颔首,随后派人去调黄金去了。
这些黄金,本来是刘继隆为了日后贿赂朝中官员或宦官而留下的。
现在看来,只能先用作口马贸易,等日后陇右强大了,再想办法弄些黄金来也不迟。
眼见刘继隆还有足够的钱财,杨知温脸上的笑容也更为丰富了。
不多时,十余名甲兵挑着箱子前来,数量比上次还多,足有九口箱子。
跟随而来的直白递出一张条子,高进达看后对杨知温说道:
“杨参军,此处有黄金一万八千两。”
“好说好说……”杨知温笑着点头,随后对刘继隆作揖道:
“请节帅命人将黄金押往寅宾馆,某明日出发时带回兴元府便可。”
“好!”刘继隆应下,高进达当即命人把这九口箱子搬往寅宾馆。
以他们此前的协议,这批价值近十五万贯的黄金,足够买回两万多人。
陇右的百姓数量,也将在这次交易过后突破二十万,这还是不包括军队官吏的情况下。
几人寒暄几句,杨知温也趁机说了淮南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