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开采这么个矿洞,我们起码要三伙人轮班,一个白天才能推进丈许。”
“一个月下来,每个矿洞最多能挖一两黄金和一百多斤的赤铜。”
“现在一个月下来,最少能开采三两黄金和四百斤赤铜。”
“这一个矿洞,就能产出最少一百贯,差不多翻了快四倍。”
王伙长激动说着,而刘继隆也看向了曹茂,曹茂点头道:
“自从火药厂提供给工司黑火药后,工司产出的金银铜矿确实变多了。”
“不过火药厂的黑火药有限,目前只能满足临州和岷州两州的金银铜矿开采。”
“要是后续火药的产量跟上,工司每年最少能入库折色后五万贯的金银铜,以及二百多万斤铁。”
“要是按照市价卖给关内道,每年卖铁都能卖出四十万贯,若是打造成兵器贩卖则价格更高。”
曹茂的话,若是让朝廷的人听到,绝对会让满朝文武睡不着。
举大唐之力,产铁不过一千万斤,而陇右独占两成。
这两百万斤铁若是打造兵器甲胄,最少能装备三万人。
刘继隆要是有三万甲兵,李忱估计连觉都睡不着。
“军中的甲胄都补全了吗?”
刘继隆询问张昶,张昶摇头道:“现在每年产铁五十二万斤,其中半数用来打造农具,军械坊能分到二十万斤。”
“坊内铁料倒是足够,就是工匠和学徒不足,二百多名专门制甲的工匠及学徒,每年不过能制甲二千套。”
年产二千套甲胄,这已经足够了,算算时间,最迟年末就能让军中新卒尽数穿上扎甲。
“扎甲的制作不要停,以工匠一名带学徒两名,逐渐增加制甲人数。”
“我们现在还不需要那么多甲胄,但日后会需要。”
陇右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二十四万,军吏与百姓的比例在一比十二。
总的来说,这个比例还是有些高,如果不是陇右物产丰富,加上可以做二手贩子,贩马给剑南道和山南道,陇右百姓肩头的负担注定轻不了。
这种情况下,如果什么时候和朝廷翻脸了,以十二民养军吏一人的情况,肯定是不可持续的。
在刘继隆看来,起码要达到三十民养军吏一人,才能勉强能够和唐廷翻脸。
所以陇右的人口,必须能想办法提升到五十万以上才行。
不然商道一旦被断绝,陇右的日子注定不好过。
这么想着,刘继隆便看向了采矿的王伙长,谦和道:“没有你们,陇右就不可能那么安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