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三年后的夏收和秋收,都护府正常收税都能收获四十万石粮,此后每年都能增长五六万石的税粮。”
“长此以往,陇右一定会比昔日吐蕃霍乱前还要强盛!”
“没错!”张昶附和出口,刘继隆脸上笑容也藏不住,但他也清楚生产力在这里摆着,人口数量和畜力限制了陇右。面对二人的乐观,刘继隆不得不浇冷水道:
“人口是我们的短板,陇右需要不断的引进人口,才能保持强盛。”
“朝廷不会坐看我们引入各道人口,肯定会想办法在我们收复鄯廓后对付我们,正如他们当下对付河西一样。”
他提到了河西,张昶闻言直接骂道:“狗脚朝廷,他们自己不出兵解救我们,我们自救结果还要被他们收拾!”
“这张河西和张使君怎么就不敢和朝廷干一仗呢!”
“干一仗让朝廷知道厉害就行了!”
张昶是真的生气,不止是他,曹茂也同样生气。
哪怕就是知道归义军下场的刘继隆在看到唐廷的这些操作时,也不由气血上涌,恨不得冲到长安,揪住那位大中天子的衣领是怎么想的。
当然,他更想揪张议潮、张淮深的领子询问两人清醒没有。
但凡他们别指望朝廷,把索勋和索氏解决,其它各个豪强也不会那么强势。
不过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前车之鉴,刘继隆才会选择这一条路。
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哪怕唐廷前后给了他二十余万匹绢帛,但这也是他努力的结果。
但凡他要是和张议潮叔侄一样软弱,李忱也不会想着用绢帛来安抚自己。
事实证明,只有自己的拳头够硬,才能在不动手的情况下,换得来自“大唐的尊重”。
思绪间,他们走入了狄道城内,并在之后前往了都护府。
“节帅!”
都护府内,高进达与崔恕正在理政,刘继隆特意将他们二人召到了正堂。
“出兵鄯州的事情,各州准备如何了?”
他坐在主位询问,而左首位的高进达闻言作揖道:
“距离出兵鄯州还有些时间,眼下各州还在夏收,等夏收过后,距离较远的成州、武州、松州等镇兵马便会出发。”
“河州那边,马刺史已经准备好民夫和军粮了。”
“火药呢?”刘继隆询问。
对此,高进达也回应道:“陈济通说需要您的符节。”
“好!”刘继隆颔首,紧接着取出腰间的符节丢给曹茂:“告诉陈济通,从火药厂往河州运三千斤火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