鄯城城头,而鄯城内只剩下五千多名老弱妇孺。
他们之中有人选择反抗被杀,但大部分还是老老实实的选择了投降。
云车攻城后不到半个时辰,鄯城东门大开,刘继隆抖动马缰,带着大军入驻了鄯城。
整场战事下来,除了在湟水峡口被阻碍了小半个月,剩下的战事基本以摧枯拉朽的态势拿下。
刘继隆率领诸将走入鄯城县衙的正堂,坐在了昔日拓跋怀光的位置上。
诸将见状纷纷作揖,而刘继隆也对李骥询问道:“拓跋隆业呢?”
“听城内的老弱说,他带着六百甲兵和五千多家眷,昨夜往伏俟(qi)城跑了。”
伏俟城是北朝旧城,其中“伏俟”为鲜卑语,汉意为“王者之城”。
这座城池位于青海西岸,吐蕃内乱后被吐谷浑的某部所占据。
拓跋隆业不过十五岁,前往伏俟城后能否活下来都是个问题。
对此,刘继隆也就没有上心,也没有追击的心思。
吐谷浑地区固然重要,但那是建立在高原上有吐蕃这种统一政权的情况下。
现在高原四分五裂,吐谷浑地区也四分五裂,出兵打他们固然能收获一些牧群,但这些牧群完全可以通过贸易和外交手段获得,没有必要动兵跑到三千多米海拔的地区作战。
“派人前往吐谷浑各部传消息,倘若有人能带来拓跋隆业的首级,我便册封他为西海游奕使,可以在鄯城与我陇右互市。”
刘继隆平静开口,只是一句话,便决定了拓跋隆业的下场。
吐蕃鼎盛时都需要大唐的贸易,更别提当下分裂的吐谷浑地区了。
一个互市资格,足够让他们抢破头,拓跋隆业的首级也将成为香饽饽。
陇右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好好治理鄯州就足够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目光看向郑处:“郑处!”
“末将在!”郑处心底早就有了准备,可当这一刻来临时,他却还是难掩激动。
“兹授你为鄯州刺史,另令鄯州镇节度使。”
“末将领命,谢节帅隆恩!”
随着刘继隆宣告鄯州刺史的人选,郑处立马作揖行礼,同时言语表示感激。
刘继隆颔首道:“鄯州为我军抵御吐谷浑诸部的一线,我会留下六团兵马给你,另外需要你再募三团兵马。”
“明岁元日前,我希望你能把鄯州的人口、耕地图籍交到都护府。”
“节帅放心,末将定不辱命!”郑处连忙表态,而刘继隆也道:
“收复鄯州的速度比我想的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