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惜钱粮有限,只能解决部分饥民的问题,更多的饥民还是在北边受难。
眼见府衙迟迟没有拿出解决的办法,各州县衙门的官员都担心饥民集聚后引发叛乱,因此私下贩卖口马前往陇右。
这件事被魏谟知道后,魏谟只能拖着病体,在成都城内号召富户募捐赈灾。
奔波大半个月,魏谟算是凑足了二十万石赈灾粮。
现在魏谟要将粮食用于赈灾,那自然就不能让北边各州的官员做这种乱纪之举了。
只是他也明白,不少官员都被刘继隆笼络而尝到了甜头,北边几万饥民中又有不少属于黑户。
这些黑户的下场,大概率是被卖往陇右,而他若是遭有心人检举,恐怕也会落得个失职的罪名。
“罢了……”
魏谟长叹一口气,随后目光继续放到杨复恭身上说道:
“今年遭了灾,唯有把百姓安置好,才不会引发民乱。”
“南边的几道关隘,明年再修也不急。”
杨复恭略微皱眉,却见魏谟继续道:
“我已经向东川借粮三十万石,到时候把南边那三万多饥民安置好后,明年正好能以他们来修建关隘。”
“是……”见魏谟安排好,杨复恭只能皱眉应下。
见他应下,魏谟颔首表示满意,随后便开始讨论如何安抚百姓,以工代赈来解决灾民后续的安置问题。
思绪飘远,受灾的并非只有西川,也有多山区的山南西道和东川。
不同的是,东川受灾情况并不严重,但山南西道就不行了。
山南西道受灾面积比西川更广,受灾人口更多。
正因如此,刚刚赴任的卢钧干脆拒绝了朝廷要求山南西道起运钱粮的要求,而是请表先赈灾,再根据结余钱粮起运。
三川与长江两岸受灾的情况最严重,十几万饥民已经被卢钧安置好。
但兴州、利州、凤州等州的受灾百姓还未安置,加上临近陇右,因此有不少官员请卢钧派人监督这三州官员,以免饥民被他们贩卖陇右。
只是对此,卢钧的态度和魏谟的态度就大不相同了。
面对书房内两名官员的建议,卢钧不紧不慢的练习书法道:
“你们有证据吗?”
“额……这……没有。”
“朝廷出旨意了?”
“没有……”
卢钧把二人问得哑然,见状他才缓缓道:“既然没有证据,也没有出现此类言论的弹劾与旨意,那你们担心什么?”
“这……”
两名官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