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黄郎君倒也是个妙人,只是生不逢时,几次科举而不得。”
“哼!”张淮鼎冷哼一声,接着说道:“我瞧他年近不惑还一事无成,杨押衙几次邀请他,他却推三阻四。”
“这等人,即便返回家中,也注定泯然众生,伯父何须挂念?”
张议潭闻言摇摇头道:“我瞧他只是心高气傲,若说才干,却恐怕不输你那大兄。”
面对张议潭的点评,张淮鼎来了脾气,他现在似乎最听不得旁人说才干二字。
尤其是在他承认不如张淮深与刘继隆才敢后,自家伯父竟然又说这些日子来吃白食那人也颇有才干后,他彻底破防:
“叔父觉得他能比上大兄和刘继隆?”
张议潭摇摇头,解释道:“某些方面不输你大兄,但却万万比不上牧之。”
“呵呵……”张淮鼎面露嘲讽:“那我倒是想看看,此人返回家乡后,到底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
在他嘲讽之余,府外的杨信却也驱车前往了宣阳坊附近的春明门。
春明门是长安东出关东的三道城门之一,位置居中,每日由此进出的百姓商贾数以万计。
赶在日上三竿前,杨信乘坐马车出了春明门,来到了城外集市。
穿过热闹的集市,他的马车停在了集市外围的一处酒肆前。
待他下车,不等走入酒肆,便见熟悉的身影走出酒肆。
“劳烦杨郎君跑一趟了。”
黄巢隔着几步外便作揖走来,而杨信也向他作揖回礼,接着惋惜道:
“黄郎君真的不考虑去陇右吗?”
“以郎君才干,加之有我与陈瑛那厮举荐,少说能为郎君谋个校尉。”
面对杨信再三邀请,黄巢依旧坚决的摇了摇头。
“陇右自然好,某也十分敬佩刘节帅义举……但某如今只想回乡尽孝,其余事情日后再说吧。”
“好吧……”杨信长叹一声,随后转身从车夫手中接过一个木匣子递出。
“此匣中有我与陈瑛各自书信一封,此外还有我二人凭证。”
“黄郎君日后若是突然决定前去陇右,可携此物进入陇右。”
面对杨信的好心,黄巢这次没有拒绝,而是伸出双手,郑重接下。
待他接下后,杨信这才如此重负,朝黄巢作揖行礼,不再言语。
黄巢接过匣子后回了一礼,接着把匣子交给身后家仆。
待家仆们牵来马匹,他与家仆们翻身上马,在杨信注视下策马离去。
杨信隔空作揖,直到黄巢等人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