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就任西川节度使的那些官员,大多都与我们有贸易往来,基本都在贸易马匹。”
“这崔铉如今把边境卡的那么死,恐怕是要效仿昔年白敏中,以口马流民与我交换马匹……”
崔恕闻言眉头紧皱,脸色浮现不满:“节帅,要不要继续效仿当初,想办法把这崔铉调走?”
“不必!”刘继隆摇头否决了他的想法,同时解释说道:
“昔年我出手对付白敏中,是因为白敏中这厮又想要马匹,又不想壮大我们,每每在口马贸易上针对我们。”
“白敏中在任时,每年涌入陇右的人口并不多,所以我才拥挤将他调走。”
“崔铉与白敏中不同,若是崔铉能被我们拉拢,那即便用马匹交易流民也未尝不可。”
相比较白敏中,崔铉无疑好对付多了,而且贪念也更重。
刘继隆不怕崔铉贪念重,就怕崔铉和白敏中一样有远见,处处钳制陇右发展。
若是能凭此贸易将崔铉牢牢绑在西川,让其为自己服务,那自己也就没有冒险入寇劫掠西川人口的必要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开口道:“告诉王思奉他们,派兵护送杨复光来狄道城,另外通知武州、宕州、岷州、临州等处矿场,别让杨复光知道火药的事情。”
“是!”崔恕不假思索的应下,随后退出衙门,将刘继隆的军令传往了各州。
与此同时,刘继隆也派人传来了高进达,并命他将都护府内六司的文册汇总都带了过来。
不多时,刘继隆面前便摆满了文册,足足上百本。
这上百本文册,包含了陇右各行各业的发展,从耕地到茶叶、蜡烛、矿产到人口,各类产业情况都通过数据呈现在了刘继隆眼前。
随着时局安定下来,陇右牧场的牧群在不断壮大,说是牛羊百万也不为过。
那些无法驯化的黄牛,以及鄯廓洮叠松等五州的牦牛,基本都是用作肉牛贩卖。
至于那些驯化的黄牛,基本上都被都护府发给了百姓,而百姓则是在安定下来后,通过牛生牛来偿还,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火药的消耗不少,基本存不下什么硝石啊……”
刘继隆看着关于火药厂的文册,眉头微皱;高进达见状解释道:
“我们虽然也有硝石矿,但质量不如河西。”
“没有战事的时候,基本都靠与河西买卖。”
“如今火药消耗甚多,主要是因为开采矿石,修葺道路和堰堤的原因。”
“虽说每年存不下什么火药,但开采的金银铜铁等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