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靖崇苦笑摇头,随后又在位置上作揖道:“节帅,某已经接到了军令,不知何时可以调遣兵马,入吐谷浑围剿不臣贼寇?”
兴许是在渭州看了太多书,如今的陈靖崇在言辞上都显得偏儒生了。
刘继隆只觉得记忆中的陈靖崇身影在逐渐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如今的陈靖崇。
当记忆与现实重迭后,不论现实还是记忆,陈靖崇都似乎更为彻底的变老了些。
“此事不必着急,八月调遣兵马,入冬前收复伏俟城并迁徙百姓至伏俟城便可。”
“此次出征兵马为一万七千余,其中精骑五千、马步兵一万二千,路途四百里。”
“切记要配足民夫,倘若有兵卒染上高原症,必须立即送回鄯州。”
唐代将高原反应称呼为冷瘴,但陇右受刘继隆影响,统一将其称呼为高原症。
对此,陈靖崇自然知晓,因此他做出保证道:
“节帅放心,末将必然稳扎稳打,绝不会轻敌冒进。”
“好!”刘继隆颔首回应,但心底却还是放心不下,仔细与陈靖崇交代了许多。
二人聊到晚宴的饭桌上,直到夜半才各自散去。
这不怪刘继隆不信任陈靖崇,只是他麾下诸将,确实还没人领过万人以上兵马,就连他本人也不过寥寥几次罢了。
陇右的家底虽然厚了,但是还没有厚到无视近两万人死伤的程度。
望着陈靖崇离去的背影,刘继隆只能叮嘱张昶,让其好好辅佐陈靖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