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河北的贵族和地方豪民也会向向寺院捐献田亩。
这些田亩被僧尼称呼为常住田,而他们则是通过对常住田的经营获得钱财,不断的土地兼并。
元和年间,不少寺庙便以此手段,积攒了相当可观的地产。
发展到后期,这些寺庙甚至因为土地过多,僧尼无法耕种而买卖口马奴隶、雇佣佃户来进行耕种。
除了土地兼并外,他们还发展出了完善的金融体系,包括对百姓质举、借贷等等手段。
一些寺庙,甚至以末法时代将要来临为名,利用信众对末日的恐惧敛财。
若非他们手段过于明目张胆,唐武宗和李德裕也不会选择对他们下手。
当初灭佛之举,确实让朝廷积攒了不少钱财,只可惜随着李忱即位,朝廷对佛寺僧众不再严抓,而是采取姑息态度。
老实说,如果李漼真的能狠下决心,对当今天下佛寺下手,甚至把各处道观也都清查一遍,那他还真能获得不少财富,至少三五年内不会为国库钱粮不足而烦恼。
好在法海佛法精湛,成功忽悠住了李漼,不然刘继隆还真有些头疼。
想到这里,刘继隆不免说道:“这天下佛道盛行,不少人借着佛道名头敛财,偏偏百姓还很信这一套。”
“若是能将天下佛寺道观清扫一遍,将滥竽充数之徒发配边塞,将佛田、道田收归朝廷,那恐怕真能为朝廷续命十几年。”
“不过可惜,我们这位至尊没有这样的魄力,更没有这样的远见。”
刘继隆的这番话,令旁边的高进达忍不住道:
“扫除天下佛道,这恐怕会引起民乱……”
“是清扫,而非扫除。”刘继隆打断并纠正了高进达,同时说道:
“天下佛道僧尼十数万众,又有几个人是真心向道的?”
“质举、借贷这些手段,可不仅仅是僧尼在用,不少道士也将此举玩的得心应手。”
“把这群滥竽充数之徒清扫出去,不仅能获得大量财富来改善民生,还能解决部分土地兼并的问题,何乐而不为。”
面对他的这番话,高进达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毕竟天下各业,滥竽充数之人确实不少。
对此,刘继隆也继续说道:“我听闻河西那边僧众也变得有些多,稍后我写信与张节帅说说,僧众虽好,却不能太多。”
如果刘继隆没有记错,历史上的河西归义军到了后期,确实因为百姓投佛者太多而人口稀少。
汉人在河西本就不多,结果不少汉人为了逃脱兵役而成为僧人。
强制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