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才会担任各州县衙门的直白。”
刘继隆简单推算,便已经将话题说到了五年后。
五年后是咸通十年,历史上庞勋作乱半年有余,河淮洪涝、大旱不定。
可如今,庞勋与王仙芝被王式打得分别逃入鲁山、大别山中,是否还能重新摇旗都另说。
看似天下太平,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庞勋与王仙芝的此次作乱,不仅把河淮两道十二个州的经济给破坏了,还造成了数量更多的流民。
从目前来看,朝廷压根没有赈灾的打算,甚至连诸镇兵马的犒赏都给削了三分之一,让诸镇节度使自己解决。
这样的做法,也提前造成了诸镇节度使对朝廷失望,很有可能导致日后诸镇剿贼出工不出力。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刘继隆将在西南点燃的战火。
战火若是点燃,以大唐如今的财政情况,唯有加税这一条路。
大唐若要加税,那诸道的流民和盗寇也将会越来越多。
哪怕王仙芝和庞勋会死在王式手上,但天下还会冒出李仙芝、赵仙芝、张仙芝……
或许大唐会提前三代亡于李漼手上,只是不知以何种过程。
自今年往后,每年都会有数千大学学子毕业,而他们将成为刘继隆打破世家垄断知识和权力的铁锤。
思绪此处,刘继隆他们也走入了都护府的正堂。
刘继隆坐回主位,翻了翻桌上的文册,发现没有什么变化后,接着看向高进达:
“储备的官员与直白,差不多可以在秋收结束后,尽数调往宕州、武州、松州了。”
“是!”高进达颔首应下,刘继隆则是看向了陈瑛:“曹茂那边情况如何?”
“进展缓慢,不如先将他调往陇南,把西川六州的事情敲定再……”
陈瑛尝试建议,但刘继隆却摇了摇头:“不必。”
“西川六州重要,但朔方四州也同样重要。”
“此外,河西那边也稍微关注关注,毕竟黠戛斯答应了与河西联手出兵驱逐西域的回鹘残部。”
“若是能在这两年就把回鹘残部驱逐至濛池(咸海),那自然最好。”
“是……”高进达点头附和,接着拿出文册道:
“近两年来,国子监度支不断增加,眼下负责蒙学的小学便有六万三千余学子,大学则不少二万六千。”
“陇右人口仅九十三万,学子便近九万,若是都科考直白为吏,这都足够治理半个天下了……”
高进达说的很委婉,但刘继隆知道他的意思,无非与之前所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