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咸通六年
“节帅,都按照您交代的,把消息传给李副都护他们了。”
中堂内,离开副都护衙堂的那名校尉正在对着屏风后的刘继隆汇报。
刘继隆在埋头处理政务,听到他的声音后颔首道:“进来说话。”
“是……”
校尉走入屏风内,他瞧见了刚过而立之年的刘继隆,刘继隆也瞧见了他。
相较于刘继隆,这位二十五六岁大的校尉在眉眼间很像某人。
“他们态度如何?”刘继隆询问,而校尉则是将李骥他们的态度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刘继隆听后沉默,不久后松了口气。
校尉见状,当即作揖道:“节帅,他们虽是您的生死兄弟,可他们这样对您,您何必与他们客气?”
刘继隆闻言眉头微皱,随后渐渐舒展道:“二郎,你阿兄的事情在我而不在他们,莫要迁怒于人。”
“节帅,我不是这意思!”被他称作二郎的校尉连忙作揖,而刘继隆看他的眼神也极为复杂。
第三伙中,与刘继隆关系最贴近的,分别是张昶和赵迁。
至于李骥、马成他们,则是在甘州之战后才渐渐熟悉起来的。
这位所谓的二郎,便是昔年举家从酒泉前往甘州,落户山丹的赵迁家弟。
赵迁死后,家中留有父母及妻儿,还有两个弟弟。
眼前的二郎,便是赵迁的二弟赵英。
“我只是觉得,他们最近越来越过分了……”
赵英低头说着,刘继隆闻言颔首:“眼下大争之世,不是内斗的时候。”
“是……”赵英颔首,但刘继隆看得出他并不服气。
对此他在心底叹了口气,不由询问道:“三郎那边进展如何了?”
“李使君一如既往,没有什么小动作。”赵英不假思索的回答,刘继隆闻言满意。
自李骥他们开始抱团,刘继隆便私下安排了起来。
赵英及其弟赵晟,分别负责陇右及凉州的百官监察,所需钱粮都由内堂调拨。
内堂的钱粮,原本只依靠刘继隆的俸禄和永业田产出,但刘继隆早就暗中示意曹茂从丝路生意上克扣钱粮,补给内堂。
内堂每年所获钱粮数万贯,大部分都调给了赵英和赵晟俩兄弟。
明面上,俩兄弟只是校尉,但私底下的人手却不少于千人。
“义山未曾辜负我信任,但他毕竟有着宗室血脉,不得不防。”
刘继隆沉声说着,目光也看向赵英:“赵辅近来如何?”
“那小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