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越狱逃脱,那是地方衙门该操心的事情,即便这边是洛阳,最多也就是大理寺可能也需要操心,跟启祥帝口中所说的那个少府是丁点关系都没有。
少府是什么机构?
给皇帝赚钱的机构,弄到的钱全部都归入皇帝的内帑,这种情况下让少府去追查消失了的女囚犯,意思还能不明确吗?他哪是要找女囚犯,分明是要借机搜刮勒索民间余财,增加内帑收入。
这番操作已经直白的不得了了。
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结果当然就是百官纷纷劝说,表示不行,个个引经据典,认为这种事还是得让大理寺或者地方衙门去操心,另外就是这种涉及到能人异士的事,普通人根本无能为力,怎么能因此迁怒等等。
听到这不少人可能会觉得,这些官员好像还挺不错,起码没皇帝不要脸。
知道皇帝想借此搜刮百姓。
还在努力阻止。但实际上,他们拼命阻止的真实原因是,害怕皇帝搜刮到他们,搜刮到他们亲戚,乃至于投靠他们的富商身上。
普通百姓都被叛军,以及河东道节度使朱向阳带过来的那些士兵们搜刮过两三遍了,除了房子土地没被搜刮走之外,哪还能有什么余财,大多数目前连吃饭都困难,敲骨吸髓也榨不出油水。
这点启祥帝应该也清楚,所以启祥帝大概率不会将目标放在那些普通百姓身上,而是盯上了那些幸存的富商们。
直接抢劫百官勋贵,敲诈百官勋贵这种事,启祥帝肯定是不敢的,也没那能耐,但是设法欺负欺负先前没什么损失的一部分富商,肯定还是没问题的。
这些富商为什么没啥损失呢?
因为他们有关系有人脉啊,他们要么是一些官员勋贵的亲戚,要么是官员勋贵的白手套,或者就是纯粹投靠了官员勋贵的商人们。是在那些官员勋贵们的帮助下,这才能够提前知道消息,提前跑路并且保住自家大部分资产等等。
这些富商没被叛军劫掠过,或者说在叛军进城前就带着大部分资产跑了。
所以百官脑瓜子稍微一转,就知道启祥帝只要不傻,肯定不可能对那些已经榨不出油水的普通平民百姓下手,只有可能对介于没有油水的平民和不敢得罪的百官勋贵间的那些个富商们下手。
但在百官勋贵看来,那些富商手里面的资产,起码有一半是属于他们的。
有些更是就是他们原来的家奴。
派出去做个白手套经商。
所有资产都是他们的。
现如今,启祥帝如此明确的想要对那些富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