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的小卒,所以刘羡只能找他来解答疑惑。
他问道:“大家是从亡国后,就一直抵抗至今吗?”
耿会咽下一口肉,摇摇头说:“并非如此,殿下,我们是在景耀十一年起的事。”
“景耀十一年?”刘羡先是一愣,随即恍然,这是蜀汉的纪年,换算到晋历,应该是泰始四年的事情。也就是祖父刘禅投降六年之后了。
耿会继续说:“在亡国后的五年里,我们这些参过军的人,还有家里的家属,都被晋狗充作军奴,女人做些织活,洗衣,甚至被人淫辱,但至少还能勉强度日,可男的,要么去做背炭奴烧炭,要么去做铁官徒挖矿,每年都要死好多人。那些晋狗看我们不高兴,还会把人的手脚砍断了扔到街边乞讨。日子真是苦啊……”
刘羡听到这,已是沉默不语,但耿会已经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继续说道:
“殿下,自从陛下投降的那天开始,我们其实每天都想复国,何况是这么苦的日子,大家心里就更忿恨了。可陛下都投降了,我们又能怎么办呢?所以也没有别的路可走,我们就只能这么熬着。我们当时就想,如果陛下没投降,该有多好啊,就是死也甘心了。”
这时,耿会眼前一亮,他昂然道:
“可谁料有一天,诸葛思远公出现了,他带着十几个人闯到我们临邛,把关押我们的晋狗都杀了,说要带我们复国!”
刘羡一愣,说道:“诸葛思远?诸葛瞻?他不是战死绵竹了吗?”
耿会理所当然地道:“我们也是这么听说的,可是诸葛思远确实活着。我们看见思远公的时候,他身高八尺,面如冠玉,耳宽眼长,和我们祠堂里立的丞相像有八成像,这还能有假?”
“丞相像?”
“殿下还没见过吧?不止在成都有一座丞相祠堂,我们下面遇事不顺的时候,也经常祭拜丞相,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丞相像,也都知道丞相什么模样呢!”
“哦,原来是这样,您继续说,我继续听。”
“思远公和我们说,当年大将军战死以后,还有一支残军残存,他们逃了出去,复国大业还有转机。只是他们受了大将军的命令,在一直等待时机。”
“等待时机?等待什么时机?”
“不知道,就是等待时机。”耿会微微瞑目,叹息道:“思远公说,这就是大将军最后的命令,谁也不知道,这个等待时机是什么时机。”
“思远公随着这支残军等了五年,觉得这样的等待毫无道理,于是就又回到了巴蜀,说要带领我们创造时机。”
刘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