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平城,杨赞本以为是烂地,出不了什么政绩。若非张虞率兵至雁北屯兵,震慑了匈奴、乌桓二部恶胡,杨赞估摸不是被胡人杀了,便是早早弃官离职。
而今杨赞不可能不感谢张虞,眼下杨赞早已不是带着同窗的心态与张虞交际,纯粹是以下级对上级的态度,唯命是从,马首是瞻。
张虞沉吟了下,说道:“今下与步度根开市在即,公叹若是迁升,岂不让继承者白得功绩。以虞之见,公叹倒不如多治平城几载,及平城大治,汉商云集,百姓怡然,或能一步而迁升郡守。”
好不容易折服杨赞,并且与之相处融洽,张虞已是舍不得杨赞离去,毕竟不知下个平城长脾性、为人、才干,若是遇见与自己不和之人,那就麻烦了。
留杨赞在平城,会中原混乱之时,杨赞升迁不得,届时自己起兵,杨赞唯有投效他。而以杨赞才能来看,胜任郡守之职应是不难。
杨赞迟疑良久,说道:“君侯所言有理,赞深以为然。今后某若继治平城,劳烦君侯多多照料。”
“这是自然!”张虞笑眯眯道。
杨赞同意张虞的建议不难理解,杨赞若想往上升迁,和平时期,杨赞大概率会迁任户籍多的县长,运气好的话,可以出任县令。从官职俸禄上看,或许会有提升,但整体变化不大。而留在平城任职,朝廷出于封赏杨赞的功绩,将会以县令之禄,行平城县长之职。而及杨赞另立新功,并有郡守位置空缺,杨赞将能越级升迁郡守。
从政升迁之繁琐、复杂,与军功完全不同。当时张虞若抱着郑县令不放,估计今下还是郑县令,若想升迁至郡守,除了背景深厚外,便是要靠熬资历、政绩。
八月五日,张虞率先至参合陂视察盐池,而步度根将会两日之后抵达。
张虞登高而望参合陂,可见泽畔处处可见畦地,而畦地中蓄满了盐水。
“今盐池情况如何?”张虞问道。
郦嵩指着片片相连的畦地,说道:“嵩以重金从河东聘得盐匠,传授垦畦浇晒之法,所得食盐产量大增,岁能得七百多石,较以往多了一成。”
“与河东盐池相较,不知何如?”张虞无知问道。
“君侯,河东盐池岁产四十余万石,参合陂所产盐量不足以与之相较!”郦嵩怪异地看了眼张虞,问道。
张虞啧啧了下,在心中盘算了河东盐利,以盐价每石九百钱计算,终岁可得三亿六千多万钱,除去各种成本,岁得三亿都可以说是保守。而同期两汉的口赋四十亿,二者对比下来,足可见河东盐利的恐怖,难怪无论汉唐,河东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