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赏张虞之功。”
“那上党太守由何人出任?”李儒说道。
刘艾沉吟说道:“张虞有叔父,其名为张杨,可让张杨出任上党,而河内太守由张虞出任。”
“善!”
董卓微微颔首,笑道:“深得我意,可让朝堂派人前往封赏!”
“对了,让牛辅入驻安邑,就地招募兵马,为孤守好河东。”
“诺!”
董卓可非无谋之人,董卓作为东汉少有的大将,他对军事地理有深刻的理解。
并州地区贫瘠,董卓暂时无暇顾及。但河东郡户籍六十万,外有河东盐池,其郡城邑之富庶,其地理位置之关键,董卓不容外人染指。
故董卓之所以封张虞为河内太守,其中很重要一点,便是将张虞的目光引向河内,而非窥视河东郡。
且不言董卓封张虞为高都侯,食邑两千户,并迁河内太守,欲引起张、袁二人冲突。
而之前收到张虞书信的杜畿,今下终因形势之故有了变化。
汉中,南郑。
杜畿直起腰背,拱手说道:“府君,刘焉今命张鲁、张修二人屯兵于巴郡,其意在图谋汉中,府君当深备二人。”
郡守苏固不以为然,说道:“刘益州为牧伯,汉中受他管辖,今为何图谋汉中乎?”
杜畿长叹口气,说道:“君侯,刘益州抚纳离叛,施行宽惠,惩治豪强,修缮兵戈,西引羌兵,其志远大。今关东诸雄讨董,刘益州既无意助袁,更无意助董。”
“去岁除汉中外,巴蜀钱粮悉数被刘益州以讨贼名义截留。府君忠于国事,钱粮供给京师不断,而汉中为巴蜀门户。刘益州如有大志,其必图汉中,以求闭塞道路。”
苏固神情微沉,固执说道:“我受朝廷之命,坐镇于汉中,刘焉安敢行谋逆之举害我!”
门下吏陈调苦口婆心,说道:“府君,董卓把持朝政,天下群雄皆反,今是为乱世。府君无意害人,但不可无防人之心。张鲁、张修二人为米贼,受刘焉招安方降,为防二贼作乱,望府君征募兵马,修缮关隘,以为戒备。”
苏固神色不悦,沉声说道:“我自有打算,诸子休要多言!”
说罢,苏固挥袖起身离去,留下陈调、杜畿、赵调等府吏面面相觑。
“伯侯,府君不纳方略,今当如何是好?”陈调无奈摊手,问道。
杜畿望着苏固远去的背影,长吸而吐气,遂摘下头上士冠,将其放在案几上。
“伯侯,这是为何?”
主簿赵嵩赶忙拦住杜畿,拿过郡丞的士冠,劝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