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以及基础维生之外,几乎没有其余消耗。
没有工资,没有娱乐,没有休闲,没有浪费。
整个社会,资源利用率几乎到达了极限。
在这种情况之下,有效总人口虽然仅有1.2亿,但李青松却可以支撑起1200万名军事产业相关人员的消耗,比例达到了一比十,比普通文明超出十倍!
这1200万名军事产业相关人员,又能支撑起大约120万名一线战斗人员,比例仍旧是一比十,超出普通文明五倍!
总的加起来,便是五十倍。按照这种算法来算的话,李青松此刻虽然仅有1.2亿人口,但单单就军事层面来说,大致能做到相当于一个拥有60亿人口的普通智慧文明。
事实上,李青松认为,更准确的预估应当是在100亿左右。
原因很简单,普通文明做到上面的比例,是基于整个文明团结一心,极大降低内耗和浪费的情况之下。
稍微浪费一点,支撑同样比例的一线战斗人员,总人口规模就将提升许多。
如果再算上科研层面、工业能力、单个有效人口的贡献度以及其余诸多方面综合来算的话,李青松甚至认为,这个数字还将提升三倍,要一个拥有300亿人口规模的普通文明才能与自己相比。
正因如此,李青松才敢在仅仅有1.2亿有效人口的此刻,便敢于建造一支总规模在7.5万艘各式飞船以上的庞大舰队!
这个目标是如此之宏伟,如此之庞大。就算李青松,也不得不全力以赴。
在他的控制之下,整个木星系统真正陷入到了忙碌之中。
总数约2.2亿名克隆体轮换着休息、工作,确保着每时每刻都能有1.2亿名克隆体在工作岗位之上。
众多新建的矿山之中,在玉皇ai的统一协调之下,在无数克隆体们的维护与决策之下,无数台机械轰鸣着,大量的矿产源源不断的产出,然后就地接受加工,再顺着铁路线或者来到太空电梯基地,或者来到另外的工厂之中。
太空航线之中,数千艘运输飞船和客运飞船来回繁忙穿梭,如同一条条丝线,将每一颗星球、每一座基地连接起来;
浓缩铀工厂之中,总数数千万个高速离心机一刻不停的运转,从天然铀之中,将铀235提炼出来,或者作为发电站的燃料,或者运到飞船里,作为驱动飞船的动力。
在这全方面的支撑之下,李青松真正实现了各式飞船的流水线制造。
一艘飞船由数千万个零部件构成,其涉及到的数万座工厂一刻不停的运转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