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李青松还极为隐蔽的做了另一件事情。
在他的控制之下,高达两万余艘重型运输船悄然起飞,向着主恒星的方向飞了过去,最终停留在了距离主恒星仅有600余万公里的地方。
不是李青松不想更接近。而是再接近的话,恒星的辐射就太过猛烈,就算是以他电弱文明巅峰的科技实力都耐受不住。
停留在这里已经是极限了。
这些重型运输船每一艘的有效载荷都在千万吨以上,且经过了特殊的设计,能耐受极高的温度。
同时它们也采取了隐形设计。飞马座v432星照射向它们一侧的恒星光芒,会同步被它们转移过来,从另一侧释放出去。
如此,它们便会被恒星那猛烈的光芒与辐射所“淹没”。
这光芒与辐射同时还是天然的“掩体”。因为它们的干扰太过强烈,李青松已知的任何有效探测手段都无法在这一片区域中展开探测。
甚至于,如果不是采取了特殊设计的通讯手段的话,李青松连保持和这些重型运输船的通讯都做不到。布置好了这最为重要的一道“后手”,李青松轻轻松了口气。
所有布置都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计划究竟能否成功,能否在智械天灾的追捕之下求得一线生机,李青松不知道。
李青松唯一知道的是,既然定下了计划,那就全力以赴的去做,去执行!
时间便在这种情况下悄然流逝着。
数万亿公里之外,庞大的智械天灾舰队在不断的前进,同时不断的减速之中。
在这其中,有一艘飞船尤为庞大。
它并不是空天母舰,其体型却和空天母舰相差无几。
它虽然如此庞大,上面却并未运输任何物资。不仅如此,反而不断的有摆渡飞船往返于它和其余空天母舰之间,源源不断的将物资补充到它上面来。
在它上面,有总计76座巨型核聚变电站日夜不停地运转,生产出无以计数的澎湃电力,却并不是供应到推进器之中,而是全部供应到了散布在巨大飞船各处的数百座特殊建筑之中。
每一座特殊建筑都有数平方公里的巨大占地面积,高度也有几十米上百米不等。
那并不是普通的厂房,而是一座座的芯片基地。
众多的量子芯片与电子芯片组成联合,在一座座激光冷却塔、一座座液氮冷却池之中工作着。
条条管道与线缆纵横,将澎湃的能源输入进来,将庞大的热量带走,也将来自庞大舰队每一处的数据输入进来,经由这里的处理,又通过超距通讯模式,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