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还不知道有多少难关要闯。
但至少,这第一步已经顺利的迈了出去。既然如此,想那么多做什么,且不管未来如何,先全力以赴的做好现在!
“终于,终于能摒除一切外部干扰,全力以赴的投入到基础物理学研究之中了。”
回想着过去那段时间的艰难,李青松无比珍惜此刻的这次机会。
这机会真的是来之不易啊……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么的珍贵,让李青松感觉哪怕浪费一点都是巨大的罪恶。
“从此刻开始,谁也阻止不了我研究基础物理,谁也阻止不了!”
李青松心中满是激荡。
此刻,用于真正向统一强核力发起冲击的第一件大科学装置已经完成。那是一台建设在一颗矮行星地底上万米深处的,总体积达到了上亿立方米的巨大储水罐。
它是一台中微子望远镜。
现阶段李青松最主要的任务,是验证质子衰变究竟是否存在,进而验证自己的大统一模型是否正确。唯有做好了这个基础,后续的工作才能进行。
而验证质子衰变这件事情,看似与中微子望远镜不相关,但其实两者联系紧密。
因为中微子望远镜这种大科学装置最初研发出来的时候,本身就是为了验证质子衰变的,只不过质子衰变研究迟迟没有进展,并且这一套装置恰好又在中微子研究领域表现出了独特的优越性,它才渐渐转向了中微子领域。
中微子望远镜研究中微子的模式是,借助极深的外部屏障,尽可能的排除外界干扰,只让中微子进入探测器内部的纯水之中。
一旦中微子与构成水分子的微观粒子发生碰撞,其次生粒子会以比光在水中更快的速度移动,引发超光速状态下的契伦科夫辐射,进而被捕捉到信号。
而探测质子衰变的模式与此类似。
质子的寿命极长,衰变概率极低。
以李青松此刻拥有的前期科研数据,他认为,质子的寿命下限大约为10^36年,也即一万亿亿亿亿年。
这是下限,也即质子的寿命至少有这么长时间。
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当前宇宙寿命的约138亿年。
假设质子寿命就是这个下限数字,那么一颗质子从宇宙诞生之初直到现在,发生衰变的概率也仅有约72.5亿亿亿分之一而已。
单守着一颗质子观测其是否会衰变,哪怕李青松等到天荒地老宇宙终结都等不到。
那该怎么探测质子衰变?
李青松所采取的方式是,通过增加质子的数量,来提升观测到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