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波动现象。而另一种探测器则探测到了大量的质子“失踪”事件。
质子为什么会失踪?很显然,它们衰变了,变为光微子逃离了反应区域。
而质子衰变概率极低,一台如此巨大的质子衰变探测器而已,也要平均数天时间才能观测到一颗质子衰变事件。
为什么在这一瞬间,粒子对撞机里同时有如此众多的质子衰变?
很显然,也是因为统一能标,以及x和y玻色子的存在。
这同样基本符合李青松的理论框架!
甚至于,李青松还在粒子对撞机之中探测到了额外光子的存在。
这意味着,在之前那一次史无前例超高能级的对撞之中,因为能量太高的缘故,粒子对撞机内部甚至于有微型黑洞生成!
黑洞是比中子星更为极端的致密星体。它的表面逃逸速度甚至于超过光速,而光速是宇宙自然规律所能允许的最快速度。
这便意味着,任何物质一旦进入黑洞,便不可能再逃离。
黑洞是宇宙之中最为极端、最为神秘的天体。
而现在,李青松依靠自己的技术手段,实打实的制造出了黑洞!
当然,仅仅只是微型黑洞而已,其总质量可能仅在几颗质子的量级。
而依据黑洞热力学原理,黑洞寿命与质量成正比。
虽然它们的逃逸速度超过光速,看似不可能有任何质量从其中逃离,但基于霍金辐射机制,黑洞仍旧能损失质量。
质量越大的黑洞,寿命越长。质量越小,寿命越短。
此刻这些质量仅为几颗质子的黑洞,其寿命便短到仅仅只有一瞬间而已,一瞬间便会以霍金辐射的形式损失自己的所有质量,化为光子辐射出去。
于是李青松便观测到了额外的光子。
除了x核y玻色子,w和z玻色子,质子衰变,磁单极子,微型黑洞这一系列现象,李青松还观测到了众多其余类型的粒子以及物理过程。
这一系列的变化实在太多,又太过复杂,就算李青松已经尽可能的提升了探测精度,都不可能通过这一次对撞便解析其全部奥秘。
不过没关系,此刻还有时间,李青松完全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对撞,来一点一点的研究这其中的每一步变化。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青松便将可动用的全部精神都投入到了对于粒子对撞机数据分析与解读的工作之中。
甚至于为了增加数据产出速度,李青松还耗费巨额资源,兴建了另外数条对撞机。
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对撞,一点一点的思考、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