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全面飞跃
在此刻真正掌握了大统一公式,将自身科技级别推动到强核文明后,李青松才知晓强核文明相比起电弱文明来,究竟有多么强大。
虽然此刻李青松还并未真正掌握任意一种强核文明的应用技术,但并不妨碍李青松在现有基础上展开展望。
首先是能源方面。
电弱文明,譬如之前和此刻的李青松,能量来源主要是氘氚聚变。
氘氚聚变的能量转换效率约为0.375%,而氕氕聚变,也即只由普通氢气参与的质子链聚变,能量转换效率高达0.7%,几乎是氘氚聚变的两倍!
同时,再将质子链聚变和氘氦3聚变结合起来,能量转换效率更是能提升到1%以上,高达氘氚聚变的三倍!
想想看,携带相同质量的燃料,却能释放出相比起来达到了原来三倍的能量,这对于一艘飞船,一支舰队来说意味着什么?
当然,要将氘氚聚变改为质子链+氘氦3聚变模式,极为困难。
因为质子链聚变对于温度和压力的要求极高。甚至于,连太阳,又或者飞马座v432星这种庞大的恒星,其核心都无法达到要求。
当然,发生在类似太阳这种恒星核心的聚变类型确实是质子链聚变,但这并不妨碍它内部其实并未达到质子链聚变要求这一点现实。
这看似有些矛盾,为什么明明没达到要求,却能进行质子链聚变?
这是因为量子隧穿的缘故。
在极低的概率之下,一颗氢原子内部的质子,有可能直接穿越到另一颗氢原子内部的质子旁边,两颗质子结合,便发生了质子链聚变。
也即,它并不是因为具备足够的温度和压力才开始结合的,而是完全基于量子隧穿的概率才得以结合发生聚变的。
那么,发生量子隧穿,导致质子链聚变的概率高吗?
答案是一点都不高,相反很低很低,甚至连一亿分之一都不到。
那为什么太阳这样的恒星还能维持如此之高速率的聚变?
答案很简单,它太大了,内部的质子太多太多了,就算概率再低,也总是会有大量质子平白无故的“隧穿”到其余质子旁边发生聚变。
从这一方面来看,恒星这种东西从常规理论来说原本是不应该存在的,但神奇的量子力学让它得以存在。
由此可见进行质子-质子链聚变的难度。
连如此庞大的恒星核心都无法达到对应的温度和压力,智慧生命怎么做到?
答案同样很简单。
掌握了大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