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
第二层抽象则是符号代数的抽象。在这一层级,数学家们用字符代替数字,进入到了方程阶段。
第三层抽象则是运算规律的抽象。数学家们意识到符号不是必须的,运算规律才是最主要的,并将其抽象为普适的公理,为群、环、域等更进一步的数学奠定基础。
再是第四层的抽象,数学家们将运算规律进一步归纳为具有共同属性的数学结构,满足封闭性、结合律、单位元、逆元、线性结构、连续性抽象等,不再关注具体对象,而是定义满足特定公理的系统。
再在第四层抽象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第五层抽象,开始研究不同数学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映射关系,发展出了范畴论、数论等等让普通人一听就头大的概念。
而此刻李青松开辟出的量子数学,按照这一套规律算的话,大概位于第七层的抽象。
到了这一层,李青松甚至没有办法用比较通俗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究竟在研究什么。
就像一道题目,暂且不管这道题目的答案是什么,单单这道题目本身,李青松就已经没办法简单描述了。
那是一整套十分抽象、十分复杂的概念的集合。虽然此刻那些蓝图人也经过了数轮基因改造,相比起当初,大脑的各项能力俱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此刻,仅仅是能理解这一道题目的蓝图数学家,约7亿蓝图人中就仅有不到100人。
能在理解这一道题目的前提下,对答案进行研究的蓝图数学家,就更是只剩下了20人。
“哎……”
李青松深深叹了口气。
“幸好,我的计算机技术这些年来也出现了极大的进步,量电超算性能再度极大提升,算是有了合用的工具来进行量子数学的研究。
要不然,就算我能同时控制100亿克隆体,把这100亿克隆体的脑袋想到爆炸,都推动不了一点进步啊。”
因为超距通讯技术的重要性,李青松足足抽调了一亿名克隆体的脑力,让他们或者操纵超算,或者整天什么也不干专门思考,专职投入到了量子数学的研究之中。
剩下的14亿个意识链接份额,李青松则继续投入到其余几项极为重要的研究之中,始终保持着整体技术的快速推进与发展。
时间继续悄然流逝着。伴随着飞星这一大包“干粮”的继续缩小,这一天,李青松终于又有了一个堪称巨大的科技进步。
在一号试验台上,李青松抽调了几艘水星级战舰,使用电磁炮全力以赴的轰击着。
原本一号试验台立刻就会被撕裂成碎片。但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