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官府巡船上数十人切菜砍瓜一般杀个精光,他就不寒而栗,看来当初长安传来的那些风言风语未必是假,这位曹舍儿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少年郎了。
“安兄!安兄!”
“哦,哦!”安泰顺回过神来,这才注意到曹僧奴正坐在对面,一脸的不耐烦,他额头上顿时冒出汗来:“曹兄弟请见谅,在下方才走神了,您这是说到哪里呢?”
“是关于在扬州采购所需物资的事情!尤其是绸缎,还有介绍几个阿刺伯、身毒(古代中国对印度的称呼)、安南商人。”
“是,是!”安泰顺连连点头:“阿刺伯、身毒、安南商人是吧?我倒是在扬州听说过有这几国商人,但他们一般都随船而走,少有在扬州定居的,只怕未必能找到!”
“这是上头嘱咐的,你只管去做便是!”
“是,是!”安泰顺不敢多问,应了几声便急匆匆的退下了。看着安泰顺离去的背景,曹僧奴长出了一口气,他此行来并不只是为了打通航路,除此之外他还有一桩秘密任务,那就是寻找水稻和棉花的植株。
大体来说,古代中原王朝的北方边境线与四百毫米降雨线相重合。究其原因很简单,除非是凭借雪山融水的绿洲农业,每年四百毫米降雨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生死线。古代华夏文明是建立在农业生产之上的,没有正常的农业生产这一经济基础,国家、文明等上层建筑自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但古代东北地区却是一个例外,这里土地肥沃、雨雪充沛、矿产丰富,近现代便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但在古代大部分时期,中原王朝只能控制东北地区很小一部分,有时候甚至连一小部分也无法控制,这又是为什么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棉花很晚才成为我国主要的纤维作物。
古代中国人的衣料来源大体来说有两个阶段——元代之前和元代之后,在元代之前,古代中国人的衣料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丝绸和麻葛,富人穿丝绸,穷人穿麻布葛布,虽然棉花的种植在中国历史很长,但大规模种植使用要到宋元之间,尤其是元代棉纺织技术从南方传播到了长江中下游区域,迅速成为了社会大多数人的衣料首选。
棉花的胜利并不是偶然的,相对于丝绸、麻布、葛布、乃至羊毛,棉花的优势显而易见:棉花比丝绸的单位面积产量要高得多,消耗人工也低;保暖和容易加工远胜麻布、葛布;而比起羊毛,棉花所需的土地要少得多,无需占据大片土地。棉花的迅速普及和棉纺织技术的提高使得古代中国的中下层人民保暖成本迅速降低,这样一来,气候寒冷,但土地肥沃,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