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这样子,即便朝廷要用他,第一条就被刷下去了。
“卢兄体貌的确有些亏减!”王文佐道:“不过卢兄这年纪与我相仿,这个年纪正当盛年,何必如此颓唐呢?”
听王文佐这么说,卢照邻已经是满脸苦笑,自己是和王文佐年纪差不多,都是三十多不到四十,问题是人家已经是封疆大吏,天子和太子心中的红人,出行时前呼后拥,牙旗如云;而自己二十出头就在邓王府当典签,跟着邓王李元裕四方游寓十来年,邓王的确对自己很不错,可问题他不过是唐高祖的第十七子,也没有什么功绩,根本没有进入过大唐的权力核心。所以李元裕虽然也曾经为他走过关节,最后也只能去益州新都当了一个区区县尉,三年之后县尉期满,他考评一般,也没有升迁,结果索性就留在蜀中,沉浸在诗酒之中。
从后世的文学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当然是件幸事,通常诗人混得越惨,越是能写出佳作来,要是卢照邻自此春风得意,金紫加身,后来的《长安古意》、《行路难》,《释疾文》、《五悲》、《病梨树赋》等佳作自然也写不出来了。可对于卢照邻自己来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文章千古事固然不假,可还是比不上升官发财好呀!
“在下一介书生,哪里敢和王公相比!”
“话也不能这么说!”王文佐笑道:“眼下我的确比二位得意一点,但千古之下世人多半会记得二位,未必记得我了!”
“王公平百济,灭倭国、高句丽,功勋盖世,便是千载之下,世人亦当不会忘记!”王勃道。
“但愿如子安所言!”王文佐笑了笑:“今日与二位相遇,也是有缘!我看二位颇有重返长安之心,若有我能做的事情,还请直言!”
王勃与卢照邻闻言,面上都露出喜色来,王勃到底年轻些,不如卢照邻城府深:“王公若愿出一言,便能援我等于水火!”
“子安是希望我在天子面前为你说项?”王文佐笑道。
“这个倒也不必!”王勃笑道:“当初天子斥责在下,已经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只怕天子自己也都忘了,如果您在天子面前再提起,等于是让天子又想起来,可谓是好坏参半!”
“这倒也是!”王文佐点了点头,暗想这王勃果然是神童,机敏过人,对上位者的心理揣测的倒是很清楚:“那你希望我做些什么呢?”
“可否请王公替我和卢兄在太子面前举荐!”王勃道。
“这王勃倒是贼心不死呀!一心要往政治旋涡中心扎,看来后世他没淹死也多半躲不过那一刀!”王文佐闻言心中冷笑,出于为尊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