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是确保自己对河北这片土地的控制,谁当州郡官不要紧,只要下面的属官都是他们的,卢氏自然就能长盛不衰。
从一个后世者的眼光来看,卢十二的看法是错误的,也是正确的。错误的是唐王朝并没有像石赵、慕容鲜卑、前秦符、北魏拓跋、北齐高、北周宇文、隋杨这些短命王朝那样迅速灭亡,而是存在了近三百年,在这三百年时间里,像清河崔、范阳卢这些历史悠久的士族子弟们必须在故乡和洛阳——长安这对政治轴心之间做出选择。
如果留在故乡,虽然能保持对宗族和田产的控制,但也意味着在政治上被边缘化,唐代特有的科举制度下,如果一个士子不能长期在以长安洛阳为轴心的核心地带活动,他能够获得仕途上的发展概率是很低的;而如果你选择了去长安、洛阳一带发展,随着仕途的持续,用不了两代人就会和故乡的宗族庄园失去过往的紧密联系,从州郡士族变成完全依附于封建国家的官僚贵族。这也是唐末黄巢起义军杀进长安之后,许多传承数百年的士族就此中衰,而不能像汉末、魏晋南北朝的先祖们一样率领宗族部曲坚壁自守,甚至迫使新的中央政权承认他们的政治经济特权。从这个角度上看,卢十二又是对的。
“十二弟,你有句话说错了!”卢照邻道:“我们河北士子这次去长安,是有人扶持的!”
“你是说天子吗?”卢十二笑道:“天子之言岂可轻信?他毕竟是关西人!”
“不,我说的是王大将军,王文佐!”卢照邻道:“他是青州人,娶的妻子也是清河崔氏青州房,这次的事情也是他在背后使力,否则也不会有这等事!”
“王文佐?你是说拥立今上登基的王文佐王大将军?”卢十二饶有兴致的问道。
“不错,就是他!我这次能从长安脱身,也是多亏了他的援手!”卢照邻笑道:“后来我也去了一趟百济和倭国,这位王大将军的器量甚大,绝非一介寻常武人!”
“你怎么知道这次的事情有他在背后使力?”老者问道。
“在长安时大将军就曾经亲口和我提到过这件事情,而且还说要免去禁止祭拜夏王窦建德的禁令!”
“哦?还有这等事?”老者神色微变,他捋了捋颔下的胡须,目光闪动,显然是在思忖,卢照邻不敢打扰了,只得静心等待。
“哈哈哈哈!”卢十二郎突然大笑起来:“这么说来,这王文佐还真是个人物!罢了,我也随你们去一趟长安,不过我不是为了考什么诗文,而是为了会一会这位王大将军,看看他是不是真英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